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银行透支习以为常

单寒玉  2016-06-28 17:29:09  网络
案例正文:

   与“我”同来马尼拉随任的妻子曾为提高英语水平而聘请一位刚刚步出校门的女学生安娜琳做家庭教师,她的坦率和自知之明实在令我刮目相看。在商量薪金待遇时她执意要求按周支付,而不是我们所习惯的按月计算。安娜琳承认她实在无法抗拒自己追求奢华的冲动,如果不借助我们加以控制,一个月的辛苦所得可能在此后的一周内就被挥霍一空,而剩下的三周时间只能节衣缩食,有时不得不举债方可维持“最低生存状态”,活到下一个发薪日。无独有偶,中国驻菲使馆文化处的小韩告诉我,他们雇用的当地司机几乎每月发工资的前几天都要借钱,声称自己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
  分社聘用的当地报道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支取稿酬总比来稿及时,其中一位尤其擅长预先安排尚未到手的收入。分社与她约定按季度支付稿酬,但每季度第三个月月初我总能收到她要求提前支付的手机信息,且理由不外乎几天后须偿还借款或将有一笔较大开支。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与预支工资相比,信用卡消费才是穷人奢侈的最大“帮凶”。当地人富有程度往往与他持有的信用卡数目并不成正比。如果你在收银台前看见一位当地顾客打开的钱包里面放着十几张信用卡,千万别以为他是什么大款。因为每张信用卡的允许透支额度都十分有限,当地人往往需要多张卡的额度累加方可满足自己的超前奢侈需求。目前菲经济仍不景气,许多持卡人一旦失去工作便无力偿还透支。全菲信用卡发行商协会的数字表明,截至今年6月底各商业银行信用卡坏账余额已达72.65亿比索,平均每个菲律宾人透支89比索。这还不包括银行因实在无法收回而注销的坏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