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本朋友为什么不待见我? |
|
李逊 2014-11-28 09:47:17 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32865232 |
|
案例正文: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北方人,来自中国东北,在上海一家日资企业工作。去年9月,日本东京总公司派来了一名日本职员,叫做近藤勋,他出生在日本的大阪,曾经有人说过日本的大阪很像中国的东北,那里的人也以豪爽著称,而且他的中文也很不错,带着大阪腔的中文很是有意思。于是我们两个很快成为了朋友,经常一起去喝酒,出去玩等等。但是最近我俩的关系开始疏远,我问他他也不会说为什么。后来我俩喝多了,开诚布公的谈了一次,原因竟然是我说话声音比较大,让他跟我在一起比较尴尬,而且有的时候我会对他的一些行为提出意见,让他觉得我对他有看法。我很不理解,在中国,好哥们之间当然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我对他的意见都是能让他更好的融入中国社会的意见,是为了他着想,也确实对他的工作有了帮助,难道朋友间也要尔虞我诈,看到别人做错了,还眼睁睁看着他往火坑里跳吗?我真的不能理解。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店员和顾客,普通朋友之间彼此沟通,甚至同事朋友打电话时,也必须注意音量声调。日本人来了中国后才知道,中国人说话声音大,与日本人说话声音小,其实只是说话习惯上不同而已,而且汉语的发音方法,与日语也大不相同。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较直接,遇到外国客户喜欢用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似日本人般婉转间接,有时简直是缺乏沟通效率。中国语言里面有西方式的礼貌用语,但并没有类似日本语中敬语的说法,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上,更加接近口语和西方句式,所以沟通起来比较直接。 日本人觉得中国人普遍说话直接,而且声音很大,有时讨论问题各自说话声音响亮,简直就象在吵架一样。即便打电话中国人的音调,也远比日本人要高,很多时候日本人误会,中国人在电话里大吵起来。日本民族比较自律内敛,注重内心的交流。日本文化中最注重的就是不可失礼,所谓失礼就是不能将矛盾表面化。说话时尽量考虑对方的感受,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极力维持对方的面子,尽量避免发生争吵。特别对于家族里的长辈,公司里的老板,上司和前辈,社会上有身份地位声誉的人士,说话时不但要使用敬语,而且声调必须控制,从而显示尊重对方。日本社会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是失礼行为。所以日本朋友有这样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即便是日常生活中店员和顾客,普通朋友之间彼此沟通,甚至同事朋友打电话时,也必须注意音量声调。日本人来了中国后才知道,中国人说话声音大,与日本人说话声音小,其实只是说话习惯上不同而已,而且汉语的发音方法,与日语也大不相同。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比较直接,遇到外国客户喜欢用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似日本人般婉转间接,有时简直是缺乏沟通效率。中国语言里面有西方式的礼貌用语,但并没有类似日本语中敬语的说法,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上,更加接近口语和西方句式,所以沟通起来比较直接。 日本人觉得中国人普遍说话直接,而且声音很大,有时讨论问题各自说话声音响亮,简直就象在吵架一样。即便打电话中国人的音调,也远比日本人要高,很多时候日本人误会,中国人在电话里大吵起来。日本民族比较自律内敛,注重内心的交流。日本文化中最注重的就是不可失礼,所谓失礼就是不能将矛盾表面化。说话时尽量考虑对方的感受,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极力维持对方的面子,尽量避免发生争吵。特别对于家族里的长辈,公司里的老板,上司和前辈,社会上有身份地位声誉的人士,说话时不但要使用敬语,而且声调必须控制,从而显示尊重对方。日本社会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是失礼行为。所以日本朋友有这样的想法就不足为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