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绝不酒水”

陈珍珍  2015-09-18 15:56:59  真实经历
案例正文:

我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做交换生时,曾辅导两名比利时荷语区学生学习汉语,他们经常被汉语的名词动词化搞得哭笑不得,比如,有一次我带他们去一家川菜馆,在每张餐桌的餐牌上都写着“绝不酒水”四个字,他们感到十分困惑,一直不喝水,让他们点菜也不点任何酒类和饮料,直到我喝了几次水的时候,他们才忍不住问我:牌子上写的“绝不酒水”难道不是不能喝酒和水的意思?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汉语和荷兰语属于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名词前没有冠词,没有形态变化但可与其他词性发生转换;而荷兰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族语,与德语比较相似,名词有普通性和中性之分,并可根据不同的性使用不同的冠词。这种差异正体现了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自古以来的小农经济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造就了中国人的整体性思维,即更关注整体的关联性,而非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加以逐一分析研究;更注重结构、功能,而非实体、元素。而在西方,“主客二分”的思想占主导地位,其思想中更注重分析性思维,即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现象与本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