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面包博物馆(图文)

程洋洋  2016-05-15 22:53:50  网络
案例正文:

在距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40多公里的小镇佩钦奇(Pecinci)有一家面包博物馆,它建于1995年,号称巴尔干地区唯一一座以面包为主题的私人博物馆。

 

它的创建人——斯洛博丹•耶雷米奇(Slobodan Jeremic),是一位出身农民家庭的画家,也是一位虔诚的东正教徒。今年65岁的他,虽已发鬓皆白,但精神矍铄丝毫不输年轻人。聊起自己最得意的艺术作品——面包博物馆,他如数家珍,滔滔不绝。面包博物馆占地约1200平方米,馆内收藏的2000多件面包和与面包相关的展品,是耶雷米奇在过去40年间,走访塞尔维亚700多个村庄,一点一点搜集起来的。

 

早在18岁时,对面包情有独钟的耶雷米奇就创办了个人首个面包主题展。“耶稣曾说‘面包是我的身体,葡萄酒是我的血’。关于葡萄酒的研究资料有很多,而记载面包的却是寥寥无几,我想填补这个空白。”带着梦想,意气风发的耶雷米奇背起行囊,开始走街串巷,寻访塞尔维亚的乡村古镇。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对塞尔维亚的乡村生活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与熟悉。他每到一处,就用画笔把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栩栩如生描绘下来,并悉心搜集着完成他宏伟梦想的每一块拼图。

 

随着与农民百姓交流的加深,他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对于以农业为主体的塞尔维亚民族而言,农业生产和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宗教、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而作为塞尔维亚农产品最主要衍生物之一的面包,其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作为世界上每天都有30多亿居民享用的主食,面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耶莱米奇先生介绍,“几千年来人们对于面包的追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仅仅是喂饱肚子的需求,它已经成为每个人自出生到死亡,各种聚会、庆典、纪念或是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面包在人类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民俗、文化、宗教或其他方面的象征性意义已经愈发突出,实际上面包已经成为人们身体与心灵相互沟通的媒介。”

佩钦奇的面包博物馆

博物馆创建人耶雷米奇

各种形状的面包

圣诞节面包和复活节彩蛋

面包和面包花纹印章

各种农具和打谷机




延伸阅读:

升Bigger | 到塞尔维亚和面包来一场约会,不可不看!_第一资讯-爱微帮

http://www.aiweibang.com/yuedu/20707938.html

 

“面包象征着耶稣的圣体,也是连接着人类身体与灵魂、土地与上苍的媒介。它有很多象征性意义,比如和面的工序,就是一次连接与融合的过程。面包又是幸福生活的载体,一家人分食面包,就如同在分享一份独一无二的幸福。”正因如此,耶雷米奇也把他的面包博物馆设计成了富有寓意的三个展区——“农具、面包与画、教堂”,暗喻连接起土地与上苍的面包,不仅是人们劳作的结晶,更是人类与神明对话的媒介。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塞尔维亚,面包不仅是该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而且在婚丧嫁娶、节日庆祝、宗教祭祀时,塞尔维亚人都会制作不同的面包。就像玉米之于墨西哥,寿司之于日本,而面包就是最能体现塞尔维亚人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