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从15世纪以来,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雄鹰,也称山鹰之国)的女性就被一部《卡努法典》所束缚着。该法典规定,女子没有选举权,不能从事工作。此法典通过口头传播,对女人的角色进行了严格限制:照看孩子和家庭。妇女被视为男人的私人财产,地位非常低下。女人的价值只值男人的一半,而处女的价值则和男人一样—与12头牛等价。
为了避免屈从和奴役的生活,一部分女人进行“处女宣誓”变成“男人”,放弃婚姻、生育和性权利,把自己打扮成男人,从而换取男性的权利,承担起家族的担子。
人类学家安东尼娅·杨介绍说,阿尔巴尼亚边远地区,坚守着严格的父系社会体系规定,即使家中男性成员都已经过世,也不允许女性继承家庭遗产。因此当某个家族中没有男性继承人时,会选出一名女孩作为“男性”继承家产。但同时,这名女孩必须放弃一切女性特质,通过发誓永远保持童贞来承担男性的角色,成为新的一家之主。对于年幼的女孩,决定可以由她的父母做出。女孩一旦发过誓,就不允许再恢复女性身份,无论是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还是田间劳动,都要像男性一般,甚至可以携带武器。
安东尼娅说,通过整理研究,在过去的巴尔干半岛,成为“誓言处女”,是女性拒绝履行已向男方承诺的包办婚姻,而不致造成与新郎家成为世仇的唯一办法。也是一个家族在没有男性继承人,而让女性继承家族财产的唯一合法途径。不过,也存在家族中有男性继承人或者已有“誓言处女”,而一部分女性仍然坚持宣誓成为“男性”,只是单纯地为了逃脱作为女性的各种束缚,为自己获得更多权利。否则她们将有做不完的家务、需要对男人特别是对父亲和丈夫卑躬屈膝。在保守的阿尔巴尼亚北部农村,该习俗已延续200多年,至今依然影响深刻,这种改换社会性别的行为,被视为解决缺乏男性劳动力的务实方法。
尽管大多数“誓言处女”会保留女性名字,但她们完全被公众所接受,并得到尊敬。“通过宣誓永远保持贞洁,女人就能褪去性别的束缚。这给了她们在男权社会中参与公共生活的机会。”科索沃普里什蒂纳大学的性别研究学教授琳达·格西亚说,“这是她们可以在男权世界中活下去的方法。”
即便是在偏远山区克鲁耶,《卡努法典》的影响也在慢慢消失。当地居民认为,家庭传统逐渐淡化,人们不再以家族为单位群居生活,女性的社会地位随之转变。不过,村民仍对守贞女非常尊重:“她们牺牲太多,所以我们认为,她们理应享受和男人一样的权利。”
《卡努法典》规定,“誓言处女”一旦打破誓言将被处以死刑。不过现在,她们可以选择放弃誓言。尽管如此,今天许多“誓言处女”仍然遵守着誓言。她们认为,一旦自己背弃了誓言,将会被社会抛弃。所以,如今在阿尔巴尼亚北部,“誓言处女”仍然存在。专家指出,部分阿尔巴尼亚人还在遵守着其他国家早就弃置的中世纪传统,这是受该国早期的封闭所影响。至今,阿尔巴尼亚全国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
不过,目前“誓言处女”平均年纪超过50岁,这项传统正在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