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音乐交流(图文)

刘洋  2016-05-05 15:08:44  自编
案例正文:

王凯是一名在中国大学做短期交换留学的塞舌尔大学生,他阳光帅气,大方幽默,喜欢结交朋友,为人热情,有一副好嗓子,有时还能秀一段舞蹈,但是来中国之后他却为如何向大家表达友好犯了愁。

王凯来到中国后,在宿舍很喜欢听一些热情的,节奏感、鼓点很强的音乐,并且会随着音乐不断摇晃,轻轻摇摆,有时也喜欢拉着舍友一起起舞,因为在他的家乡,一到要一起舞蹈的时候,人们就聚在一起,开始享受美妙的音乐舞蹈时光,这是热情好客,展示友好的表现。但是舍友们却对王凯的邀请敬而远之,大家觉得他这是一种“发神经”的艺术表现。大家也常常向王凯介绍一些中国的传统音乐,大多是一些二胡、笛、萧、竖琴、编钟之类的民族乐器所演奏,大多温文尔雅,高山流水般清澈,也有恢弘大气磅礴雄厚的,但都与王凯的音乐风格截然相反,大家认为这才是欣赏传统音乐的正确打开方式。

不过,王凯渐渐适应了中国传统的音乐节奏方式,他觉得音乐无国界,中国乐坛现在也是什么样的音乐元素都有,包罗万象,但传统音乐还是博大精深的,这多是因为两国最开始的地理环境、文化思想不同,才造成了如此差距悬殊的民族音乐风格。

1.jpg



延伸阅读:

中国和塞舌尔传统音乐文化存在差异是有原因的。

在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礼乐制度,受孔子儒家思想熏陶,加之以农耕文化为起源,所以音乐风格大多中规中矩,以表现祭祀、庆祝、祈福等为主,多与帝王宗庙有关,后渐渐传入民间,也多以自然朴实风格为主。

而在塞舌尔,首先塞舌尔是由群岛组成,居民多以渔业为生,靠海吃海,心胸和思想自然更为宽阔;其次塞舌尔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中心地带,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民族融合也更为广泛,吸收性和包容性更强,更容易产生热情奔放、豪迈夸张的音乐风格。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塞舌尔的居民多是不同肤色的克里奥尔人,由各种人种却没有种族之分,这里的人大多是混合人中,很少有纯正的血统,这或许就是造成塞舌尔人格外热情奔放的原因。当地被称为“Sega”的音乐独具特色,传说这种音乐是非洲部落音乐在海岛上的海洋般,节奏鲜明欢快,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会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摇晃,轻轻摇摆。一到要一起舞蹈的时候,人们就聚在一起,开始享受美妙的音乐舞蹈时光,来到这里的客人们也会被当地的居民们邀请加入他们的舞步当中,热情好客的塞舌尔人们的邀请。这渐渐也就成为了塞舌尔人表达热情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