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香蕉酒(图文)

张蝶  2016-02-20 13:14:23  网络
案例正文:

汉语志愿者小王在布隆迪参加一个布隆迪人的婚礼时,发现最后一个环节是喝香蕉酒,大家围着一个很大的酒坛子,用一根很长的类似芦苇杆的东西喝酒,布隆迪朋友热情地邀请小王去喝,小王看大家一起共同喝一坛酒,就委婉拒绝了,说自己不能喝酒。




延伸阅读:

1.“一丛香蕉树下就有一户人家”,在布隆迪,香蕉的种植非常普遍。香蕉分菜蕉和酒蕉两种,莱蕉是农民的“主粮”之一,酒蕉用来酿造香蕉啤酒。布隆迪人没有请客吃饭的习俗,但有请人喝酒的传统。每逢节庆假日,农家就用香蕉啤酒招待亲朋宾客。香蕉啤酒有三种:英杜利雷(INTURIRE),浓郁而香醇,是一种“贡酒”;荚松戈(INSONGO),质量上乘,用来招待客人;“乌卢瓦尔瓦” (URWARWA),质量一般,家庭自饮。传统的喝酒方法不用杯碗,而用几根空心的植物茎干,数人一道在一个陶罐中饮用。喝酒的次序和多少,由主人决定,或论资排辈,或依据贵尊卑贱。喝罢时,应将吸管翘起,不让余酒回流入罐中。

2.香蕉和芭蕉在非洲很普遍,它们的区别在于,芭蕉只能做熟吃,是当地人的粮食作物之一。

提起香蕉,立即会想到在非洲的时刻。要说吃的最多的食品恐怕就算香蕉了,以至于现在提起香蕉,我都没有吃的欲望。在中国,香蕉除了可作水果鲜食外,还可以加工香蕉片、香蕉粉、香蕉泥、香蕉果酱、香蕉软糖、香蕉汁。甚至香蕉冰棒、香蕉冰淇淋、香蕉布丁等。而在非洲,就没那么丰富了,人们除了直接食用之外,就是制作香蕉酒。

香蕉酒,听起来很像是水果的饮料,一旦你轻视它,跟着当地人大口大口地猛喝,那可就容易醉得失态,醉得狼狈,甚至醉成一滩烂泥也不是没可能在中东部非洲的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刚果等国家的人,都喜欢喝香蕉酒,特别是逢年过节,人们一定会拿出传统的香蕉酒,喜迎节日。

 刚到布隆迪,当地朋友拿出香蕉酒让我品尝,起初,我还有些不屑,以为是一种度数极低的酒饮料,可是,当第一大口下肚,才发现,这“饮料”居然比啤酒度数还高,喝上一大杯,还真有些晕乎。

在布隆迪北部恩戈齐的农村,我终于找到了用传统方式制作香蕉酒的人,我记得走进这位名叫Mayoya Jerome的男人家时,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天空暗淡阴郁,这个没有一丝笑容的男人,在看到我走进他家门的一瞬间,流露了一丝异样的目光,很快就恢复了平淡的面容,他严肃、拘谨、认真地进行着制作香蕉酒的程序,旁若无人地低着头,紧琐眉头,从把埋在地下的坑里取出香蕉,扒了香蕉皮,到伴着干草,挤进一口如同棺材大小的木箱里,木箱里有水,香蕉在干草中揉搓,被挤进了木箱的水里,然后一挤再挤。男人那粗大的、长满老茧的双手,在香蕉和干草之间交错地混杂着,不知揉搓了多少遍,直到香蕉与木箱里的水完全融合了,才把干草扔掉,此时,木箱里的香蕉水混浊不堪,然后把它们倒进一个圆型的泥罐里,再把罐埋在地下三四天,香蕉酒就制作完成了。

据Mayoya Jerome说,如果想喝度数高点的香蕉酒,可以少放水,并在地下多埋几天,通常,可在10度到40度的掌控中。不过,原本有些酸、甜、苦的味道,一旦度数越高,酸和苦的味道也会加重。

对于当地人,如果想喝香蕉酒,根本无需外出购买,喝上一口自己酿制的酒,即便酒不醉人,人还会自醉呢。这就是生活在与大自然十分贴近的非洲之好处,一切取之自然,用之自然,人能活得不自然嘛!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布隆迪盛产香蕉,随处可见香蕉树。由于香蕉资源丰富,很多布隆迪人自家酿制香蕉酒。布隆迪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喝香蕉酒。特别是逢年过节,人们一定会拿出传统的香蕉酒,喜迎节日。结婚仪式上,很多人围坐在一个个酒罐旁边,一起吸允罐中香蕉酒。布隆迪的婚礼仪式一般是只上酒不上菜的,喝酒以后就是跳舞狂欢了。中国人过节吃饭也喜欢喝酒,但大多数喝高粱酒,啤酒等。中国酿造果酒一般有葡萄酒、梅子酒等,没有香蕉酒。如果布隆迪朋友邀请你喝香蕉酒,你可以欣然接受,品尝一下当地的香蕉酒,也可以委婉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