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参拜靖国神社是否是军国主义的复苏?

李逊  2014-11-28 09:20:36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32865232
案例正文:

中日间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差异很大,双方在很多事务的认识上分歧很深。客观上讲两国人民在很多方面很难做到相互了解,因此通过部份媒体的渲染,造成中日之间的不少误会。比如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就是一个例子。很多中国的朋友认为这种行为是为军国主义招魂,否认二战侵华历史等等。其实这背后有很深的文化差异。     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历次对外战争死去军人的亡魂,并不只在中国战场,还有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等,这些军人是在和中英俄美等各国的战争中战死。根据日本神道教文化传统,人死后灵魂超生,生前所犯的罪行一笔勾销,对于日本人来说,人死后无所谓生前所犯的罪。所以,不觉得供奉14名甲级战争罪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只是战死军人的一份子。既然,几十万名战死亡灵可以供奉,为何这些人就不能放在靖国神社。军人灵魂与死去的战友相处一室,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中韩及东南亚各国对于日本靖国神社的指责,主要是儒教文化有所谓“遗臭万年”传统。人生前犯罪,死后都要受到鞭挞,并在历史上记一笔,永世不得翻案。14名甲级战犯是东京审判时外国人定的,当时日本已经是战败国。事实上最大的战争罪犯,毫无疑问就是日本天皇,但是天皇并没有受到审判,这些人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天皇制度在日本得以保留,并没有受到任何冲击。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战犯,很多是在太平洋战争中与美军作战而死,但是美国人对于靖国神社参拜,并未有过多指责。     当初,美军打下日本本土后,打算结束天皇统治,对于靖国神社计划炸掉了事。后来考虑到美日联盟,共同对抗苏联,消灭天皇制度,无疑引起日本国民的巨大反抗。最终得以保留天皇制度,只是政教分开,二战前靖国神社由日本军方管理,战后由神道教宗教机构接管,并改名靖国神社博物馆。西方人受基督教影响,讲究人生来有罪即所谓原罪,后天再犯罪无非罪上加罪,对战犯没有中国人那么痛恨。至于日本右翼及国会议员等,参拜靖国神社受到中韩等国指责。应该说日本战后的首相,多数都参加过二次大战,很多人的亲朋好友都在战争中战死,因此当时参拜神社,也并非就是否定战争,反而忏悔的心情更多一些。现在的日本政治人物,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多数也只是表达政治姿态而已。     媒体的一些过激言论,被转发到中国国内往往引起轩然大波,其实对于日本国内很多媒体,所关注的一些中日间的敏感话题,在日本很多日本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所以,在日本社会并没有太多,有关中日间各方面冲突的话题,多数人对此也报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于中日两国关系,更需要民间的互相理解互相交流,不要让这种文化的差异,变成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障碍。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媒体的一些过激言论,被转发到中国国内往往引起轩然大波,其实对于日本国内很多媒体,所关注的一些中日间的敏感话题,在日本很多日本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所以,在日本社会并没有太多,有关中日间各方面冲突的话题,多数人对此也报漠不关心的态度。对于中日两国关系,更需要民间的互相理解互相交流,不要让这种文化的差异,变成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