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安倍首相在钓鱼岛问题上对华强硬背后的中日政治制度差异

李逊  2014-11-28 09:17:00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32865232
案例正文:

我是一名日本学生,在日本的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读书,因为主要研究的方向是中日关系,所以为了切实地了解中国,所以来到中国进修2年。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我所学专业的原因,所以会经常跟自己的中国同学讨论一下两国关系的问题,而最近最影响两国关系的焦点无非是钓鱼岛问题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我想从一个日本人的角度来谈谈这两个问题的看法。    对于中国口中的钓鱼岛,日本人眼里的“尖阁诸岛”,实在是一个敏感问题,中国同学经常会问我,日本的安倍首相为什么要在这个问题上如此强硬,进而造成了中日关系恶化,在经济上也蒙受了巨大损失,日本也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政策为什么要继续下去呢?    我只能用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不同来解释安倍首相的政策。首先,日本是一个民主选举国家,任何政党想要当政需要民主选举才能上台,所以当一个政党为了继续执政巩固政权的时候,必须要考虑选民的态度。其实,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说,安倍首相也是骑虎难下。安倍对于钓鱼岛摆出的强硬姿态,主要是为了兑现其竞选承诺,民主党打出钓岛收归国有的最后底牌,自民党上台不得不做出严正表态,维护日本主权利益,反对中国军事侵入。其次,日本跟中国不同,日本在二战失败之后依附于美国,有的时候其政策也要被美国的态度所左右。安倍首相如果想要继续执政,必须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安倍上次下台的主要原因,是当年展开亚洲破冰之旅,主动与中韩改善关系,强调东亚事务由东亚国家共同解决,并跳过了美国。美国对其外交政策不满,利用日本政治门阀的内部争斗,将他搞下台,他下台时公布的理由居然是肚子痛。此次,安倍对中国姿态强硬,再任日本首相,上台伊始必然要对美国,展示其未来外交政策的新变化。针对中日钓鱼岛问题采取强硬态度,主要目的就是讨好美国。 作为有很多历史问题的邻邦,在历史仇恨之下,很容易感情用事,不理智地思考两国之间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而有的时候,政治家的行动跟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日本政客屡屡发表过激言论,主要目的还是为个人政治前途,捞取政治选票和国内民众支持。由于,日本政治精英多数出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政治世家,其精邃是所谓党派门阀政治。社会精英很难进入政治体系,从而发展新政治势力,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新一代的日本政治人物,都是靠家族余荫才进入政界,本身能力有限,为了政治前途,经常发表一些过激言论,引发媒体注意,从而达到吸引公众关注之目的。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作为有很多历史问题的邻邦,在历史仇恨之下,很容易感情用事,不理智地思考两国之间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而有的时候,政治家的行动跟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日本政客屡屡发表过激言论,主要目的还是为个人政治前途,捞取政治选票和国内民众支持。由于,日本政治精英多数出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形成的政治世家,其精邃是所谓党派门阀政治。社会精英很难进入政治体系,从而发展新政治势力,成为有影响力的政治家。新一代的日本政治人物,都是靠家族余荫才进入政界,本身能力有限,为了政治前途,经常发表一些过激言论,引发媒体注意,从而达到吸引公众关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