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服饰冲突

李逊  2016-02-16 15:38:47  网络
案例正文:

小A是一名在约旦任教的中国汉语志愿者,他没有宗教信仰,对约旦的服饰搭配不是很了解,看到有些妇女带头巾,还比较好奇,有时候会询问当地人关于服饰搭配的问题,但是有些人不喜欢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

在中国,服饰搭配没有严格要求,对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更没有要求必须带头巾之类的服饰要求。对于裙子的长度也没有硬性规定,只要穿着得体即可。小A对当地的服饰搭配比较感兴趣,但是有些地方也很迷惑,在跟当地人询问时,遭到冷落。小A有些时候的穿着也不符合当地对老师着装的要求。不过,后来小A查了相关的资料,跟之前的志愿者交流之后明白了一些服饰禁忌,现在她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延伸阅读:

伊斯兰社会妇女所戴盖头与汉族婚俗中新娘所戴盖头其形状都为方形,两者都有遮羞的目。但是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与汉族新娘戴盖头婚俗有天壤之别。前者是一种宗教信仰(伊斯兰)所规定的服饰俗,代表着对主的虔诚与尊敬后者是一种婚礼仪式习俗,代表着婚姻的合法。

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的习俗,不同于我国汉族新婚妇女戴盖头的婚俗。汉族新娘戴盖头婚俗是新娘出嫁上轿前戴上盖头,到夫家拜堂时或人洞房后,由新用秤杆或机抒等物挑。这一婚俗始于东汉。唐杜拓《通典》卷59载:“拜时之妇,礼经不载。自东汉魏晋咸有此事,按其仪或时属,岁遇良吉,急于嫁,权为此 制,以纱毅嵘女之首而夫氏发,因拜舅姑,便成妇道,六礼悉舍,合复。”




思考题:


分析点评:

约旦与中国在服饰搭配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毕竟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都存在差异,一开始出现这样的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是经过交流学习之后,这样的文化冲突就少了很多,遇到问题还是需要及时解决的,不然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