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素面朝天的中国老师

陈文倩  2016-02-15 09:55:33  访谈
案例正文:

    V通过国家汉办的外派汉语教师选拔考试,在阿塞拜疆某大学中文专业教授汉语写作课。

    初到阿国,V的房东请了两位清洁女工帮忙打扫V的住处。两位清洁女工一边聊天一边打扫,五十几平米的简装小屋她俩从傍晚6点一直干到晚上11点。而后两位女工在屋子里换下工装,拿出镜子画起妆来,这一化便是大半个小时。V困得不行,心里直犯嘀咕:都这么晚了,看起来也不像是要去夜店,怎么还化妆呀。

    几周后,某次课间休息时V与班里汉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闲聊,提到了这件事。学生们听到后先是略作停顿地沉思了一会儿,接着他们告诉V:老师,其实在我们这里女性出门时都会化个妆,淡妆浓抹都行,这样看起来比较尊重他人。中国老师几乎都不怎么化妆,起初我们有些不太适应,但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

blob.pngblob.png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历史上,中国女性对外在形象的美的追求往往为他国女性所效仿。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着中国人对外在形象的重视程度。近现代以来,曾有过“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口号倡导女性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由此,对于大部分中国女性来说,除正式场合外,一般情况下素颜外出并不化妆。当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女性开始关注外在形象的提升与自我欣赏的感受。化妆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儿。

在阿塞拜疆,历史上受西方影响较深,形成了“化妆显示对他人尊重”的社交礼仪规范,因此化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