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小岛为何不塞车(图文)

徐丽丽  2016-02-14 20:21:42  著作
案例正文:

凡到过新加坡的人,都称道新加坡交通顺畅,极少堵塞。如果你想了解其中原因,新加坡人就会告诉你,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全世界最高的。

保持交通顺畅,控制汽车数目增加是一个重要举措。为此新加坡政府实施“拥车证”制度。所谓“拥车证”,就是购买各种类型汽车或摩托车的凭证,也叫“购车证”。凡需购买新车者,都必须在规定日期之内按照当局所划分的组别,用投标方式申请“拥车证”。购买“拥车证”的钱,在不实行“拥车证”制度的国家或地区都可以买一辆新车了,但在新加坡,你得到的只是一张购买凭证而已。

虽然新加坡人对“拥车证”制度颇有微词,但是这制度从1990年5月开始实行,在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这个制度将一直延续下去。




延伸阅读:

“拥车证”每个月投标一次,人们也就每个月议论一次。要买新车,少不了“拥车证”,用了10年的旧车要继续使用,也得更新“拥车证”。

近年来,随着买车人数的不断增加,拥车证的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变得越来越贵。一般来说,新加坡政府为了控制全岛的汽车数量,都是根据报废车辆的多少来决定拥车证的数量,但是偶尔也随着市场的变化做些调整。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为了控制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高招。由于国土面积有限,新加坡政府不鼓励发展私人汽车。私人买车必须首先购买政府颁发的拥车证,领到证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购买车辆,再进行登记注册、领取牌照。而政府每月拍卖拥车证的数量一般不超过汽车总量的3%,普通车拥车证数量一般是高级车的两倍。这样做的结果,使排量较小且相对环保的车型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