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传统的土地制度 |
|
党瑞霞 2015-12-02 19:24:21 著作 |
|
案例正文:
十九世纪下半叶,英国,德国和比利时等帝国主义相继入侵卢旺达。一八九九年卢旺达沦为德国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比利时统治,直至一九六二年卢旺达获得独立。 德国对卢旺达的殖民统治仅十七年。由于时间短,就总体上说,对卢旺达传统土地制度的演变,没有什么重大影响。 从一九一六年开始,比利时正式在卢旺达建立殖民统治。比利时实行“间接统治”原则,维持了卢旺达的传统土地制度。然而,比利时殖民当局的某些政策或措施,对卢旺达传统土地制度的演变有着重大影响: (一)向矿业公司,种植园主,教会等白人团体和个人租让土地,并使他们获得土地所有权,从而造成卢旺达人的传统土地制度和西方私有土地制度并存。 (二)行政机构改革。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三年,比利时殖民当局在卢旺达实行“统一化”和“合理化”的行政改革。 (三)以人头税代替土地税。一九三一年,殖民当局颁布法令,决定以人头税代替传统的土地税和其他杂税。 (四)强迫种植咖啡等经济作物。 (五)土地买卖的出现。 (六)废除“牛群契约”制度。
|
延伸阅读:
卢旺达的殖民历史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对卢旺达实行殖民化较晚,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德国和比利时殖民主义才相继侵入卢旺达。一八六八年非洲传教士协会成立后不久,欧洲白人神甫就开始在声旺达进行传教活动。一八八四至一八八五年召开的柏林会议决定卢旺达和布隆迪两国合并,称为“卢安达一乌隆迪”。一八九零年,这两个国家一走论为“德属东非保护地”。一八九四年,德国皇家军队辱官,德属东非保护地总督冯·戈岑初次会见了鲁瓦布吉里匡王。鲁瓦布吉里死后,德国同新国王穆辛加签署了一项保扩国条约。国王穆辛加为了巩适白己的统治,同德国结成了联盟。德国殖民者则保持了卢旺达原有社会结构并通过中央政权实行间接统治。 一九一六年,德国战败,由比利时对卢旺达实行军事管制。一九一九年,《凡尔赛和约》规定把“卢安达一乌隆迪”转让给比利时,一九二二年七月,国际联盟根据《凡尔赛和约》将卢旺达“委托”给比利时统治。直到一九二五年,这一委任统治地的行政地位才最后确定。一九二五年八月,比利时政府制订了一项法令,规定在卢旺达和比属刚果殖民地(现在的扎伊尔)之间建立一个行政联盟。国王穆辛加由于强烈反对天主教的传教活动,因而和比利时人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一九三一年被比利时当局废黜,他的儿子穆塔拉三世继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九四六年,联合国又将卢旺达交给比利时“托管”。 比利时殖民者在卢旺达统治时期,政治上,伙同天主教会扶持王室,对广大人民实行残酷压迫。他们镇压反抗,迫害爱国人士,经常制造或利用部族纠纷,大规模屠杀无辜人民;经济上,他们征收租税,掠夺物资,强占土地,种植商品作物,经常造成人为的饥荒,迫使数十万灾民背井离乡,逃荒谋生。灾难深重的卢旺达人民为了反对殖民主义统治,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一九二八年,曾掀起大规模的起义,起义由西向东蔓延很广,有力地打击了比利时殖民当局的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比利时当局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日趋高涨的形势 下,于一九五三和一九五六年组织了两次选举,结果图西族封建势力普遍获胜,而人民希望的民主改革却没有实现。一九五九年十一月,爆发了全国性反帝反封建的“五九年革命”,迫使比利时于一九六0年一月同意卢旺达“自治”。一九六一年一月,图西族工室统治被推翻,宣布成立共和国。一九六二年六月,第十六届联大通过决议,结束比利时对卢旺达的“托管”。同年七月一日,卢旺达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卡伊班达任总统。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比利时的殖民统治加速了卢旺达传统土地制度向土地私有制的演变,进一步激化了与土地问题有关的各种社会矛盾,为一九五九年革命准备了条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