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庆祝丰收

张蝶  2015-11-24 09:22:31  网络
案例正文:

在拉脱维亚,夏末秋初时节收割庄稼,礼仪有其特别的位置。收割伊始要庆祝路德纳吉(Rudenaji),但在收割工作结束时,收割者最重要的任务是追赶或抓获祝米斯(Jumis),人们还制作一种特别的祝米斯(Jumis)面包,它比普通的长条面包要长,同时举行各类庆祝丰收的活动,如盛宴,随后是特殊的对歌,舞蹈以及带有性象征的丰收仪式。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祝米斯(Jumis)”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根梗上长两个穗,或者是连生的两个水果或蔬菜叫祝米斯(Jumis)。另外,在拉脱维亚信仰里,祝米斯(Jumis)是一种田野里的精灵,是多产的化身。抓获“祝米斯(Jumis)”最古老的办法包含了对播种和收获的双重表达。即在收割结束时,一块祝米斯(Jumis)地保留不动,上面的穗打成一个结,压弯到地面上,用一块石头或周围的土镇住,将这块地上耳穗里的庄稼搓出并撒到备好的土地里。收获的精灵和力量被直接放回土地里,新一届播种时会再度出来。随后最后一捆谷束被编成花冠或辫子,极其荣耀地带回家,交给女主人,被存放在一个荣耀的位置直到下一个播种季节。进食祝米斯(Jumis)面包是一种至高荣耀。其中一种丰收仪式是男孩们试图从女孩手中争夺斯特贝尔(stebere)。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在中秋时节庆祝丰收。这与北美地区庆祝感恩节的习俗十分相似。过中秋节的习俗于唐代早期在中国各地开始流行。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拜月的节日。这天夜晚皓月光空,人们合家团聚,共赏明月。带有“寿 (longevity)”,“福”或“和”等字样的月饼被视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