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让人头痛的“巴克细细”

郭芳  2015-11-19 22:22:04  著作
案例正文:

在开罗,即使你一句阿拉伯语也不懂,有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你很快就能学会。这个词就是“巴克细细”。“巴克细细”者,小费也。笔者初到开罗时在大街上漫步,便遇到过两个迎面而来便要“巴克细细”的人。还有一次,笔者与同事在位于新开罗的前总统萨达特的陵墓游览,守墓的两个士兵主动上来招呼,说了一阵话。没料到道别时,两人提出要小费,理由是陪我们聊了天。军人都如此,着实令人感到吃惊。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开罗这个大都市里,小费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住宾馆饭店,要付小费自然不在话下;开汽车加油打气,要付小费;看病,要付小费;到博物馆游览参观,要付小费;到政府部门办事,有时也离不开小费;在公园或旅游景点拍照,也有人冷不丁地冒出来索要小费;有的出租车司机、马车夫在正常收费之外还要小费;更有甚者,有的人没有提供任何服务,居然也手心朝上向你要钱,口中念念有词:“巴克细细。” 小费为何如此的五花八门,究其原因,是不同的文化及传统背景造成的不同的生活价值观所致。根据伊斯兰教教义,富人接济穷人合理合法、天经地义。有了这种观念,人们便会认为向有钱人要钱正当而又自然,一点也不感到难为情。至于在什么地方必须给小费以及给多少,并没有明文规定;但约定俗成的规矩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