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矛盾的德国人 |
|
李林平 2015-11-19 19:48:58 网络 |
|
案例正文:
有一位在华投资的德国商人,因为工作的关系居住在中国。他楼上邻居家有小孩练习钢琴,声音传到楼下。他认为影响到他,立即到跑到楼上这家住户说明情况并要求其停止练习,并马上向居委会反应。这种对事直言不讳的批评方式让楼上的住户感到失面子,认为德国人不够宽容,是在针对他们。谁想第二天乘坐电梯时他们互相碰面,德国人却友好的跟他们打招呼,好像完全忘了昨天对他们的批评,这让楼上人家觉得很尴尬,不知如何看待这位德国人。
|
延伸阅读:
顾史佳《浅谈经贸领域中的中德文化差异》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对待事情德国人更多倾向于就事论事处理方式,主张人事剥离,因此他们不怕影响人际关系,遭受社会制裁。这种以理性为基础的处事方式决定了德国人对待争论和批评的反应方式,对他们而言,争论一般不涉及人,只是针对事由, “批评”和“争论”更多被看作是对事情的审视和审核过程,而案例中的德国商人在德国的思维文化影响之下做出了这样的行为是非常正常的。中国人在处理事情时首先面对人,确定事和人的关系,有的时候“是非”和原则要轻于人际关系,他们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在钢琴声对其他住户影响不是很多的情况下不必那么大惊小怪。中国人好面子,在第一次抱怨德国人时他们认为该德国人的直言不讳驳了面子,以后再也不能愉快交往了。但德国人后来的示好行为在中国文化范畴里却是毫无征兆,不合常理的,这一来一往便让中国人家觉得尴尬和不知所措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