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上半天班 |
|
李林平 2015-11-19 19:30:29 真实案例记录 |
|
案例正文:
然然老师本来是福州某高校的一名德语老师,后转行举家迁到了德国。她有一个4岁大的女儿。然然老师总是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和女儿一起玩耍的图片。在美泉宫,在河畔等等。她的女儿已经托管在幼儿园。据然然老师描述,幼儿园的课程很松,不像之前在中国排的那么紧。大部分都在玩游戏中学习,老师们经常组织小朋友们参观公园等景点,中午也不会逼着孩子睡午觉,孩子都赖在幼儿园不肯走。此外,她还有大量的时间和孩子做亲子运动,德国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与幼儿园教育都让她觉得特别好。
|
延伸阅读:
武慧《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德文化对比》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德国人以严谨著称,但德国人同样不缺乏创新,这与德国的教育史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德国提倡的教育口号是培养完整的人。德国幼儿教育的特色是把教育的责任归之于父母。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教养儿童是父母的自然权利和义务,真正担任教育责任的是父母。在德国,大部分的幼稚园只开放半天,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亲子的乐趣。德国幼教界非常强调家庭教育,并认为它是无法通过幼稚园教育来取代的。鉴于此,幼稚园尽量只提供半天班,3至6岁幼儿的家庭,通常父母中会有一方只上半天班,或者不上班。所以读半天班的幼儿下午可以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在这种福利体系下,德国的幼稚园只要提供半天班即可满足大部分家长的需要。
在中国,通常是父母因为工作繁忙而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甚至放在托管中心,直到自己工作了一整天下班了才去接孩子。相比较而言,中国父母陪伴子女的时间少之又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