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铃声的大学 |
|
李林平 2015-11-18 19:07:59 真实事件记录 |
|
案例正文:
外教T在中国某大学里教书。上第一堂课时她就注意到,中国的大学里也是有铃声的。但是在爱沙尼亚的大学课堂上,是没有铃声的。老师们会自己把握好上课下课的时间,铃声往往只是用在中小学课堂上用来提醒自制力稍差的中小学生而已。外教T还发现,即使是在大学,如果没有铃声的话,许多老师和学生也不能把握好上下课时间,总是会出现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已经上课了或者老师严重拖堂的现象。外教T觉得,中国人在时间的把握问题上还是有所欠缺。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一直比较松散,我们对时间只有大体的估计,却很少会重视到时间的准确度上。特别是在对可控时间的掌握上,中国人会更加随意。课间属于学生主导的可控时间,如果没有铃声等外界的提醒,很少有人会准确意识到时间的结点。而课堂属于老师主导的可控时间,如果没有下课铃声的提醒,有的老师就会一直沉浸在讲课的过程里,忘记把握时间而严重拖堂。这种现象是由于中国人松散的时间观念造成的。而爱沙尼亚人对时间的认识更为明确。爱沙尼亚人认为孩子对时间的把控能力较差,所以中小学课堂上的铃声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培养时间观念,同时也起到提醒的作用。但是到了大学,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有所提高,就不再需要外界的督促了。老师做为成年人,也会根据钟表自己控制时间。因此,在爱沙尼亚的大学课堂中,就不再设置上下课的铃声。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是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养成的,一时很难改变。上下课铃声的确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所以保留在大学课堂上也是很好的选择。不过,中国人还是应该提高自己的时间意识,对时间提前进行规划,把握好自己的可控时间。更不应该浪费别人的时间,掌握好时间的界限,不给自己和别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