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风情 (图文) |
|
江玲玲 2015-11-16 22:53:14 网络 |
|
案例正文:
一共在莫桑比克一共走了一个半月。马普托,陶扶,维兰库落,贝拉,莫桑比克岛,利欣加是在主线上我呆的最长的6个地方。不知道是不是该感谢多年前的内战和不稳定还没有工业化还没有吞噬这个国家,每个地方都非常不同,有自己根深的风貌和文化。首都马普托中心有很多殖民时期的老建筑。独立广场附近的清真寺,有着非常少见的奶油颜色雕花与装饰(想想澳门的天主教堂是不是就这种颜色气质的)——这样的葡式风格居然都被引进到清真寺。看到了一座雄壮又素净的大教堂在葡萄牙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他们的设计师是同一个人,一张图纸用在了两个地方。小剧院里也时时上演着葡萄牙的电影。 
|
延伸阅读:
首都马普托的城中心有art deco特色的殖民时期的建筑,往外些,则是后工业时代让人有点密集恐惧症的高楼,但由于楼并没有成片,往往像孤零零的猴面包树一样在城市分开。这个城市充满了旧梦一样的优雅和厚重的衰败,在这两种气质之中,又有着内战后虽苦难却又挣扎向上的力量。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1975年,莫桑比克才从葡萄牙的手中独立出来,这在当时非洲的独立解放运动中算是很晚的。所以在莫桑比克还保留着葡萄牙式的很多建筑,这些建筑代表了过去葡萄牙人把自己的审美和生活带去殖民地,融入到当地文化中。在现在这些建筑也成为了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可以看出,两个国家在文化上的一种包容与接纳。中国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国特色,追求的是化自然为神奇,讲究“人与自然”的统一,一亭一阁,一一山一水都是追求诗意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