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 |
|
李林平 2015-11-15 17:09:58 真实案例记录 |
|
案例正文:
外教T在中国某大学教书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她与中国的学生们相处融洽,同学们也很喜欢她的上课方式。但是,每当到布置作业时,她会发现中国的学生对需要集体合作完成的作业兴趣更大,这种形式的作业得到的反馈也更好。但是对于一些需要个人独立完成的任务,中国的学生就不够积极,也不愿意在课上公开展示自己的作业。她认为这和爱沙尼亚学生的情况很不相同:在爱沙尼亚,学生更喜欢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喜欢别人的干扰。这位外教十分好奇,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不同?
|
延伸阅读:
中国学生应该加强个人的应变能力,更积极地完成个人任务,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但是当布置个人任务普遍得不到回应时,教师还是应该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们参加课堂活动。这样循序渐进,为日后布置个人任务做铺垫。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这种不同是由中国集体主义和爱沙尼亚个人主义的冲突导致的。中国人更倾向于集体主义,认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喜欢所有人一同分担工作。这样,每个人肩上的压力较小,也可以集思广益,将任务完成得更好。而一旦涉及到个人独自完成的任务时,个人面对的挑战和风险就更大,这是中国人普遍想要回避的。所以,对于独立完成的任务,中国人的热情度就不如对集体合作的热情度高。
与中国高度依赖于集体不同,爱沙尼亚的个人主义观念使他们更加独立。他们喜欢独自完成任务,一切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如果有别人的加入,反倒会让他们觉得麻烦。因此,爱沙尼亚的学生更加喜欢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来完成作业,也就更倾向于只需要独自一人就可以完成的作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