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德汉民族社交语用上的反映
东西方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形成了代表东方
思维方式的汉民族所用汉语和代表西方思维方式
的德意志民族所用德语的不同表达方式。总的说
来,汉语重“意合”,德语重“形合”。反映在语法
上,汉语只是语义规则与顺序规则,即主要靠语义
连贯和时间、逻辑顺序组织句子,置语法形式与
“不言之中”,所以有“软语法”之称;而德语语法
是硬性规定,是“硬语法”,主要靠语法形式组织
句子。因而,与结构松散的汉语句子相比,德语句
子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在语言表述上,擅长直线
型思维的德意志民族喜欢直截了当;而长于螺旋
型或曲线型思维方式的汉民族则喜欢委婉含蓄。
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德两个民族社交语用的
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下面我们从最通常的六类社
交用语中进行分析。
6.告别用语。当访谈结束告别时德意志民族
和汉民族通常的用语一般都是“祝你(您)一切都
好!”、“再见!”等等。但就同一个意思表达时往
往会出现较大的语用差距。中国人常客气地说
“对不起,打扰你了。”“很抱歉占用了你这么多时
间。”;而德国人却会直率地说“和你交谈非常高
兴。”“感谢你使我渡过一个愉快的下午。”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对德国人来说,在讲“再见”之前,还
有许多客套语要讲,慢慢进入告别状态。而当我
们中国人提出“我该走了”之后就要马上告辞时,
德国人往往会感到很唐突,认为没有礼貌,也不尊
重他们。当然,中国人在拜访长辈、名人或看望病
人告辞时也常常寒暄一番,如说“注意休息”,“多
喝点开水”,“适当锻炼身体”等以示关怀和安慰。
这些用语讲给德国人时常常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
不悦。这种关心会被误认为是侵犯了他们自己的
“隐私”,个人的自由和尊严受到伤害。
社交语用的差异是因不同文化背景的思维方
式差异造成的,但社交语用差异本身没有好坏优
劣之分,它仅仅反映的是汉德民族各自的文化习
俗和思维方式。通过前面对比和总结两个民族思
维方式的差异在社交语用上的反映,我们可以清
楚的看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是一个完
整的体系,它不仅融化在了该民族的思想意识和
行为规范里,而且也渗透在了该民族的语言表达
里。因此,搞清楚文化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影响,
正确使用和理解对方的语言,在跨文化交际日益
频繁的当今世界,避免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相异
的思维方式而产生的不必要误解就显得尤为重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