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圣火

林莹  2015-11-15 10:47:44  林莹自编
案例正文:

郜林在蒙古做汉语教师志愿者。周末,他到一位学生家中家访,受到了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由于天气原因,在过来的途中,郜林的鞋子有些湿了,鞋子湿漉漉的穿在脚上不是很舒服。考虑到蒙古人豪放、不拘小节的性格,郜林将鞋子脱下放在炉火边烤。不料,学生看到后赶忙让他把鞋子穿上,并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在蒙古人眼中是很不礼貌的。郜林很纳闷:蒙古人不是不拘小节的么?




延伸阅读:

蒙古人最尊重灶火,把它看得比什么都珍贵。来家做客的人,别说踩进灶火的木框里,就是木框本身也不能踩。前后出入的时候,要把袍襟撩起,生怕扫到灶火的木框(火撑外面的木圈)。支火撑、坐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倾斜。他们还忌讳向灶火洒水、吐痰、扔脏物。不能在灶火的木框上磕烟袋,更忌讳向灶火伸腿,把腿伸到火撑上烤火。不能把刀子等刃具朝着灶火放置。要把剪子、切刀装进口袋里,夹在蒙古包的毡缝里。忌讳用刀刃捅火、用刀刃翻火、用刀子从锅里扎肉吃、用刀子在锅里翻肉。

尊敬灶火的起因,可以从几方面解释。考察灶火(香火---高勒木德)一词的古义,指祖先留传下来的家庭用火,高勒木德一词的含义,是指主要的木头、柱子、横梁等。与此相关,我们的祖先曾经供奉过火神与祖先的灵魂,这就是尊重火的历史原因。我们的祖先不仅很早就会用火,而且差不多同时就开始祭火。

从祭火的祝赞词中可以看到,蒙古人祭火是成吉思汗留传下来的习俗。某一家的香火总是由那家的季子继承,尊敬那一家的香火实际上就是尊重那家的主人。

蒙古族祭火仪式:  http://www.hlbrzd.com/News.asp?Id=189

蒙古火图腾:        http://www.haodewap.net/visit.do?wapurl=http%3A%2F%2Fwww.huiyi8.com%2Fsc%2F16401.html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这则案例中,小林对蒙古人的认识犯了“文化定势”的错误。定势是“过于一般化的、过于简单化的、过于忽略细节的、过于夸大某种信念的认知方式。定势对跨文化交际有直接的影响,因为我们在交往时对对方的行为的预测肯定是以我们对其文化的看法为基础的”。小林根据自己的了解,将蒙古人豪放的性格夸大化了,导致他在跨文化交际中犯了错误。蒙古人虽然不拘小节,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化禁忌。火在蒙古文化中是极为神圣、圣洁不可侵犯的,郜林直接将自己的鞋子放在火上烤,这种行为在蒙古人眼中是对火神的不尊重,是很不礼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