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打车软件

李林平  2015-11-14 20:44:06  网络
案例正文:

德国学生安娜和中国学生刘燕是多年的笔友。今年暑假,安娜决定到刘燕的故乡上海来游玩。刘燕在安娜休整完毕后,决定带她去上海外滩看看。但是当刘燕使用Uber打车软件准备出行时,安娜表示了疑虑。安娜说,在德国,人们总体上是反对Uber的,因为目前对于采用Uber系统的司机的资格,出租车的技术条件,乘客的安全等暂时无法落实,乘客的权益难以受到切实保障。这让时下享受Uber打车便利的刘燕一惊,这是她此前从未考虑过的。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德国,根据《时代》周报(DieZeit)的一项调查,德国人明确表达了对打车软件Uber的反对。70%的受访者都表示不支持Uber提供的服务。大多数德国人都反对通过互联网将乘客介绍给没有出租车执照的司机。73%的受访者反对Uber公司的中介服务——尽管Uber提供的服务比出租车要划算得多。只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联邦司法部长马斯(HeikoMaas)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说:“对于司机的资格,出租车的技术条件,乘客、行李的安全,以及相关的保险义务,我们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Uber也必须遵守这些规定。“我们不会(让相关服务)牺牲乘客的权益,或危害交通安全。”Maas说。 但是在中国,由于打车软件(如:滴滴打车)的出现,出租车市场变得更加混乱(低价打车的诱惑),出租车的技术条件、司机的营运资格、乘客和行李的安全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一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