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可以帮我推荐吗? |
|
李林平 2015-11-07 14:32:19 自编 |
|
案例正文:
我叫刘华。我有推免生的资格,但在国内一所985高校的初试中我还没有考就被刷下来了。我的老师是德国大学毕业的博士,人脉很广,我求助他时,他说:“在德国,你可以凭借你自身的实力得到机会,但是在中国,不行,中国是一个极其讲究人际关系的社会,包括高校也是。如果你有人脉,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推荐,得到学习资格。我也会尽我的能力帮助你。”
|
延伸阅读:
http://www.xzbu.com/5/view-4731285.htm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中国传统社会塑造了以血亲为纽带的一个宗法社会结构,这使得中国文化下的人际关系呈等级取向,也形成了一个社会现实,所以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关系成为很重要的交际原则。中国传统哲学及儒家思想的群体或集体取向,也导致了了关系取向的产生。中国人从出生之日起就置身于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中,个人的社会关系影响其社会地位,所以在中国,会有“拉关系”,“搞关系”,“套近乎”等交际行为的出现。这与西方基督教所崇尚的个体截然不同。基督教只着眼于个体,这与海洋文明的发展有关,它以个人本位取代了群体取向,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家族社会,其结果就是:个人主义导致平行或平等的人际关系。西方的“人权宣言”中有“人生而平等”这样的言论,他们讲求的是平等,除神以外,一切平等。他们的人际交往中,强调个人的精神气质,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