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预约有用吗?

李林平  2015-11-07 14:30:47  自编
案例正文:

 我是Sarah,现在在福建的高校做女外教。在德国办事,什么都是要预约的,而且一般会具体到几点几分,不论是看医生,见教授还是商务约会,甚至是给上司汇报工作都是要事先有约的。可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有一次我生病了要看医生,要预约的。跟主治医生约了下午三点,但是等我到的时候,那里还都是人!我又等了将近40分钟才看上病。太没有时间观念了。预约还有意义吗?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德双方对事件的理解和处理受各因素的制约比较不同。中国人对待时间比较普遍的态度是随意,模糊,时间观念不强。这样的时间观的形成可能与以前的农耕文化是有关系的。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人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对时间不需要精确的计算。而德国人是世界上最有时间观念的民族之一,在他们看来时间是最珍贵的,哪怕在路上,他们也会充分利用时间,看到他们走路总是急匆匆的,在公共汽车上也是在翻阅书报。每个德国人都会充分认识到科学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这也造就了他们做事严谨,善于计划,一丝不苟,办事有程序的特点。德国人常常对中国朋友的突然来访而感到手足无措,中国人又觉得德国人要预约什么的太繁琐。 在跨文化交际中,除了语言的表达,我们还要重视对对方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样才能交往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