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精细的垃圾处理

郭芳  2015-11-03 15:00:58  著作
案例正文:

笔者是一名在瑞士交流的学生。刚到瑞士的时候,常常为如何丢垃圾而烦恼。

在中国的公共场所,垃圾箱随处可见,一般分为两类,即可回收垃圾(recyclable)与不可回收垃圾(non-recyclable)。在瑞士的时候,公共场所的垃圾箱的分类会更多更复杂,而家庭垃圾的处理也有严格的规定。例如,中国同学会把用完的电池随手扔进校园里的垃圾箱,而在瑞士废弃的电池是不能混在其他垃圾里的,等等。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家庭是“生产”垃圾的污染源之一,因此,瑞士各州对家庭垃圾有一套系统的处理方法。瑞士在建房时,在每个家庭的厨房里都安装一个专门的柜子,一般安装在洗漱池下面,用来装家庭垃圾。瑞士的家庭垃圾分类精细,大致有以下几种:日常垃圾、废旧报纸和硬纸箱、各类瓶子、使用过的食用油和机用油、废弃的电池、报废的家用电器、旧家具等等。日常垃圾要分开装。垃圾装满后可直接送到地下室的垃圾站,放进有盖的铁柜里即可。每栋住宅楼都有房管所指定的工作人员负责将垃圾分类。至于瓶子和电池则麻烦一些,瓶子要送到街区的指定地点,那儿也有一个大铁柜,分成绿色、棕色和白色3个窗口,绿色和棕色窗口内存放玻璃酒瓶,白色窗口内是白色的塑料瓶。街区的每个垃圾站都有自来水管道,便于人们洗手。电池则由商店回收,每家商店都有专人负责。旧家具和电器可给垃圾管理所打电话,200公斤以下免费运走。近年来,为适应环保的需要,居民必需买一张70瑞郎的特殊标签贴在旧冰箱上才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