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Stephen Lang是一名美国的大学教师,他在大学里面担任东方文学课程。有一年暑假,他参加了中国的教员交换项目。他被派到一所大学里教美国文化。Stephen Lang喜欢中国文化,所以他很愿意与中国人交流,吃中国菜,也喜欢住在中国的乡村。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开心。他的同事对他十分友善,平时在工作中叶给予他帮助和照顾。但是,Stephen Lang觉得中国学生太害羞了,起初他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甲流,他能与中国学生成为好朋友。
两周之后,Stephen Lang对于他的教学开始感到不满。首先,学生们已经习惯等老师教授,而不是自己得出结论。在Stephen Lang的概念中,讨论课应该是一个让学生们进行头脑风暴的好机会。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深化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思考其他同学的观点,并且能分析各种观点的相似性,比较和对比各种观点的不同之处。通过讨论,学生可能会赞成老师提供的参考结论,也可能保留自己的观点。
Stephen Lang发现,在中国讨论课的气氛往往不是特别热烈。他认为,热烈的讨论氛围能够加强教学效果。讨论课上,只有一两位同学愿意分享他们的观点,大部分同学都只是保持沉默。当Stephen Lang开始讲述他的观点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开始认真记笔记。很明显,在中国学生看来,老师的观点是百分之百正确的,而他们在讨论课的讨论只是一个形式,是毫无用处的。
其次,Stephen Lang备课的时候非常认真,在他的课堂上,他尽力引导学生学习美国诗歌,但是中国学生认为学习诗歌没有用处,完全在浪费时间。
虽然Stephen Lang付出了很长时间的努力,但是中国学生仍然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Stephen Lang觉得可能是教室布置的问题,他发现教室的桌椅都是固定的,而讲台比学生的桌椅高出了许多。这样的教室布置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具有绝对权威性。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Stephen Lang把他的学生带出校园,去了一个公园。在公园中,他们围坐成一个圈,接着讨论。Stephen Lang认为这样席地做着,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与老师平等,而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很不幸,Stephen Lang不了解学校里的管理规定。学校规定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课表上的安排进行,没有经过允许,或者出现特别情况,教师不能随意改变教室。这令Stephen Lang非常疑惑,他不知道教学效果和教学规定哪个更加重要。
Stephen Lang觉得也许他自己应该适应新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