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图文) |
|
唐琦超 2015-11-01 21:37:59 个人经历 |
|
案例正文:
黄容和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在尼日利亚的一所孔子学院课堂任教。有一天,黄容和老师教五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有一个学生写他的姓是“瘳”。黄容和就问他,“你是不是姓廖”?学生说是。黄容和对学生说:“你写错了,外面的两个点不应该写”。没想到,学生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还大声地跟黄容和说:“我以前也这样写,我妈妈也这样写,我的老师也这样写”。然后,黄容和给他看一本字典,但是她恰巧带的是一本小的字典,里面没有“廖”这个字。这个学生跟她说,“你自己也看字典嘛!”黄容和只好跟学生说,自己是想给他看,是不是写错了。学生还不服气说:“你不相信就问我妈妈,问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是从中国来的。你是中国来的老师有什么了不起?”
|
延伸阅读:

尼日利亚学生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本体知识的掌握必须过硬,否则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只会误人子弟。如案例中的事件,就是由学生之前的中国汉语老师教错了汉字才引发的。其次,在教授过程中,如遇到自己不确定的字词或知识点,一定要查阅、确认之后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能凭自己的感觉或猜测来应付学生。案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国学生对待老师的不同态度。有着尊师重教的传统的中国,学生很少会公然挑战老师的权威,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老师课堂管理的难度。但是过分“听话”的学生,创造性会受到一定影响。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制度,尼日利亚学生则没有那么“听话”了,案例中的针锋相对,在中国的教育背景下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