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朋友问候

徐丽丽  2015-11-01 17:25:34  学位论文
案例正文:

A是在乌克兰留学的中国男学生,认识了一名漂亮的乌克兰女生B。某日B剪了头发,A为表示关心问候说:“你剪头发啦!”。女孩很困惑:“我当然知道自己剪头发啦!这是很明显的事啊!而且也不关你的事!”。很快女孩明白了,这是A在向自己表示友好,并非明知故问,是他不了解乌克兰的生活习惯。她告诉A,以后对于这种情况应该说:“哇!这个发型好漂亮啊!很适合你啊!”




延伸阅读:

乌克兰人也特别重视互相问候。对他们来说见面的时候问候别人是表达有好

感,向别人打个招呼是表示尊重对方的意思。因此,有礼貌的人不需要考虑很久

就送对方一个热情的“IIpHB1T! "(“你好!”)。另外,在乌克兰问候早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乌克兰的问候语“}pHB1T"(“你好!”)和“B1TaTH"(“问候”)这两个词的来源是“BITL;,  uB1Tb  }   B1TKa”一“I'1JIKa " C“树枝”)。意思是“HpH6yTH 3 CHMBOJIILIH010 I'1JIK010"(“带着象征性的树枝来”)。时间过了,原来词的意思早就失去了,可是意义没有变化,就是“HpHr}TH s Ro6poM", "sycTpiTH s Ro6poM"“心里有着善良的愿望去找别人”,“心里有着良好的意图去接别人”)。所以用这种很短的词“IIpHBiT"(“你好!”)来问候对方,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关切、友好的想法。当然如果年轻人,彼此熟悉的人,同事或者同龄的人用这个问候语会更合适一些。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的许多问候语很多是明显看得出来的事,这是中国人所 特有的一种问候方式。汉语中喜欢通过询问这种具体的事情的方式来打招呼,以表示关心以及对对方的在乎。从某种角度来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互 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德。但在别国语言中包括乌克兰语看来,这是无法接受的,他们会认为明明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还要问,会觉得这是废话,也会因为有可能打听别人隐私而被反感甚至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