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抱怨的老年人

李林平  2015-10-31 10:45:57  朋友访谈
案例正文:

许多爱沙尼亚人到了老年以后会感到十分孤独,对生活常常产生不满的情绪。他们会抱怨政府的福利不够,抱怨自己不受重视。但是在中国,许多老年人已经开始享受“天伦之乐”,和自己的子孙一起生活,对生活的抱怨也相对较少。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中国是集体主义为导向的社会,人们生活的核心与纽带都是家庭。出于对血缘纽带的重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十分亲密。许多中国人都愿意在父母年老时与父母一起居住照顾父母,对父母倾注更多的关心。因此,许多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可以做到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再加上社会会给老年人一些优待和福利,他们很少会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 但是在个人主义主导的爱沙尼亚,父母在孩子成家后就会分开居住,家庭之间的纽带比较薄弱。因此,许多老人在晚年的时候会感到孤独。而且在爱沙尼亚,人与人之间关系十分平等,虽然他们也敬爱老人,但不会因为年龄的关系对老年人过多地照顾和优惠。所以,当一些老年人不再工作以后,常常会产生这种不被重视的感觉,才进行过多的抱怨。 许多时候,老年人过多地抱怨反而会让年轻人产生反感的情绪,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实质上解决问题。无论是爱沙尼亚人还是中国人,都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爱,让他们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