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我的事儿跟你没关系

王梅灵  2015-10-30 21:05:37  自编
案例正文:

美国朋友从住所出来,中国朋友与她路上相遇,并与她打招呼。

Chinese: Hi, Jean. Where are you going?
American: Hi, Yifang.
Chinese: Wow, what a special minority blouse (妇女的宽松衣服) you are wearing! I guess it’s made of silk. (feeling it) How much did it cost?
American: I bought it in Yunnan and it’s worth the cost, I think.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英美人对于钱有关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一般情况下,他们互相不问收入或价钱这类问题,问了也不会得到确切答复。关于价钱,人们不提是因为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财经状况和消费标准。中国人喜欢嘘寒问暖,对个人隐私问长问短不足为奇。月薪收入和购物价钱更是朋友家必问的话题。对自己新买的东西,即使对方不问,有的人也会主动告知,或让对方猜价钱。对此,中国有句俗话“逢人减寿,见货添钱”,意思是猜年龄时往小数说,采购物价钱时往大数报。听的人就会有一种心理安慰和愉悦。对收入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如实回答,坦率的互报家境。在上面的例子中,Jean对两个问题没有正面回答: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did it cost? 并对一个动作有反感:touch her blouse     中国人喜欢用“上哪去”打招呼,问的人并不真正关心对方上哪去,被问的人也无需认真回答去哪儿,通常说声“不去哪”或“有事去”。英美人不明所以,以为对方多管闲事,干预隐私。在英美国家,“Where are you going?”常常是警察查问可疑的人或妻子询问丈夫的行踪时间的。朋友之间的确需要了解去向,才问“Which way are you heading?”。中国人谈论对方的衣饰服装时,有时会用手去触摸,这也适应美人犯忌的行为。特别忠告:不要用“上哪去”打招呼;不要问与对方开支收入有关的问题;不要用手触摸对方的身体和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