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175000000000000000津巴布韦元换5美元(图文)

李婧宁  2015-10-30 20:28:48  李婧宁整理
案例正文:

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即将去往津巴布韦的小李的好奇心。新闻标题是175千万亿津元可以兑换5美元,这一举措标志着津巴布韦元将要走进历史。新闻称6月15日起至9月30日,津巴布韦央行将启动津元“去货币化”(demonetization)行动。继2009年该国通胀飙升至5000亿百分点之后,津央行此举将正式取消津元的法定货币地位。

小李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津巴布韦不用自己的货币?即使发生了通货膨胀,为什么国家不内部自行调节金融体系?何以至于沦落到废除本国货币的地步?之后小李在网上查找了一系列的资料,终于明白了津元逐渐丢失地位的原因以及无法挽回地位的原因。




延伸阅读:

21世纪初津巴布韦开始经历恶性通货膨胀,通胀率升至2004年初的624%,其后降至三位数字低位,之后攀升至2006年四月1,042.9%的新高。2006年的216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行长Dr Gideon Gono宣布政府印了21兆津巴布韦元来换取外币,以支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欠款。2006年五月初,津巴布韦政府印制一共60兆津巴布韦元的货币,用来支付兵警300%和其他公务员200%的薪金加幅。这笔钱不包括在本年财政年度的预算案中,而政府没有解释这笔钱的来源。20076月,在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已从早先估计的9,000%上升到11,000%。在200855日,津巴布韦储备银行发行的钞票的价值1亿元和2.5亿元,10天后,新的无记名支票,价值5亿元(当时约等于2.5美元)印发。5天后,一个新系列的笔记形式的农支票的发行面值50亿元,25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721日)。津巴布韦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已上升到2,200,000%。官方数字公布的6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估计超过11,200,000%。至200812月,津巴布韦政府发行100兆面额的新钞,但实质上仅值25美元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津巴布韦之所以采用美元作为唯一官方货币,导火索是2009年那场恶性通货膨胀。这场通膨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2002年的土改。由于津巴布韦是英属殖民地,当时白人农场主占据着大量土地,导致财富差距过大。为了平衡经济开始将白人手上的土地分给少地或无地的黑人,真正开始时,土改变成了暴力土改。土改的负面结果很明显,激化了种族矛盾;农业受损,津巴从面包篮子变成进口国;国际形象下降、资本外逃;经济一蹶不振,通膨由此开始。 照道理,这个时候如果政府能及时进行中央调控是可以挽回局面的,但是津巴布韦政府长时间忙于党争,无暇发展自身经济。先是1980年代,ZANU和ZAPU之争。2008年左右,又来了一次MDC和ZANU大选争议。总之政治混乱导致经济回调无力。 土改侵犯了白人利益,另一后果就是激怒了欧美政府并相继宣布对津巴布韦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西方的经济制裁使得津巴布韦国内经济每况愈下,令津巴经济雪上加霜。 津巴布韦的储备银行是ZANU控制的,行长Gono号称穆加贝的私人银行家。央行行长Gono完全没有货币政策独立性,疯狂超发货币迎合国内政治需要。 总之内忧外患加上举措无力导致这场通膨越来越厉害,以至于现在津政府不得不放弃自己国家的货币。 中国当时的金圆券通货膨胀最终解决方法是推翻了国民党军政府,由此看来政治是经济稳定的前提,要解决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首先需要津巴布韦的政治进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