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接触 |
|
杜海宝 2015-10-30 13:16:20 学位论文 |
|
案例正文:
在新疆师范大学,某老师担任一个中亚留学生中级班的班主任。一次班里的两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发生了争执,严重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班主任将这两名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教育沟通,希望学生通过互相道歉,写保证书等方式进行改过。在交谈过程中,留学生因为被批评心情不佳,一直皱着眉头,但是还是从头到尾目不转睛的直视着老师的眼睛,一言不发的听老师的教育。但是最后老师很生气地问他们:“你们这样直直地看着我,是觉得自己没有错吗?还是觉得我不应该批评你们?”学生们连忙不解地摇头,说:“我们只是听你说话而已”。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眼神接触问题上拥有着不同的看法,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中亚人认为在交谈过程中,眼睛一定要互相注视着对方,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直视对方代表的是敢于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心灵,表明自己是尊重对方的谈话,内心坦诚而无愧,然而如果不去直视对方的眼睛则会被认为是不真诚甚至在说谎。然而在中国人看来,谈话中直视对方被看作是可能不认同对方或是咄咄逼人,是没有礼貌,特别是对于老师、长辈或是上级领导而言。所以,中国人交谈时倾向于放低目光,并时不时点头以示倾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