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不变的时间表 |
|
邓娟 2015-10-29 22:37:12 个人收集 |
|
案例正文:
小林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上大学。 一次,小林参与组织学校的一项活动,主办方要求他在三天时间内租借到需要的场地。但小林去租场地时恰好负责人外出有事,必须等三天之后才能回来帮助他完成手续,而此时距离活动开始的计划时间还有一个月左右。于是,小林问主办方是否可以推迟一下确定场地的时间。他本以为主办方一定会同意,毕竟时间还有很多,但主办方一口否决了,原因是那样会破坏他们的时间表,小林感到十分费解——时间表难道不能适当变动吗?
|
延伸阅读:
韩中华是一名中国留学生,他原定今年六月回国,因此半年前租的房子将租约签到了六月底。但到了原定离开的日子前不久,他发现自己的机票日期错了,因为买票时的疏忽,机票整整迟了一个月。王中华找到房东,问能不能延长一下租期,再多住一个月,房租照付。房东表示不可以,因为他们当初签订在六月结束租约,所以必须遵守合同到期搬走。七月份他已经有了别的安排,即使付钱也不能为韩中华改变安排,谁让他不按照合同来呢。 一般在紧急情况下如有需要,中国人会尽可能对已有安排做出变通,即使是事前已经决定好、签订合同的事情,只要不是特别正式都可以调整。而美国人相对比较“死板”,他们特别重视书面程序、约定、截止日期等。美国人认为已经以书面形式确定的东西是不可更改的,基于情况的变动会让他们感到混乱。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美国人非常珍惜时间,因此时间表对他们而言很重要。但有时,美国人显得过于依赖时间表了。相比之下,东方文化中是人际关系甚于时间表,因此他们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视情境做出弹性的应变。这对在安排时间方便表现得近乎刻板的美国人而言是很困难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