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对不起的日常使用 |
|
朱云汉 2015-10-28 21:20:47 自编 |
|
案例正文:
外籍老师为你花时间看你的论文并提出指导意见后,你理所当然应该说“谢谢您,我十分感谢您为我花了不少时间(或“您的帮助”)。”这样就足够了。假如你反复地表示感谢,甚至说“实在抱歉,我浪费了您那么多时间”,这样你会使那个外籍教师感到很窘。他不但不会感到你是在感谢他,反而会生气,而不再乐于给你以帮助了。如果他真的生气了,他可能会这样说:“那好,你真的认为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的话,那么你最好离我远点。”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在致谢与道歉方面, 中西方也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英美人说“对不起”(Excuse me)和“谢谢你”(Thank you) 的时候要比中国人多得多。要经过别人的面前、要离开宴会或餐桌,或者要打挠别人给人造成不便时,英美人都要说声“对不起”。“谢谢你”意味着你在别人为你做了什么事后表示谢意,那通常是无足轻重和极其普通的事情。所以,西方人真是从早到晚谢不离口。比如,在女服务员为你服务后,你就得谢谢她;在女服务员给你送来一杯咖啡时,你会说一声“谢谢你”;你付掉就餐的费用并收回找头时,也会谢谢收款员;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要说“谢谢你”;在家里,丈夫谢谢妻子为他倒了一杯水,而妻子又谢谢丈夫协助她就座。正因为中国的习惯有所不同,所以中国人在国外时就会显得不那么彬彬有礼。在别人为他们做了些琐事后,中国人经常忽视对别人这些小小的恩惠表示感谢。然而,另一方面,有些中国人所表示的谢意又过分了,这在西方人听来,往往会产生一种空洞、虚假和过头的感觉,觉得你言不由衷,因而觉得别扭。比如,当你的外籍老师为你花时间看你的论文并提出指导意见后,你理所当然应该说“谢谢您,我十分感谢您为我花了不少时间(或“您的帮助”)。”这样就足够了。假如你反复地表示感谢,甚至说“实在抱歉,我浪费了您那么多时间”,这样你会使那个外籍教师感到很窘。他不但不会感到你是在感谢他,反而会生气,而不再乐于给你以帮助了。如果他真的生气了,他可能会这样说:“那好,你真的认为你是在浪费我的时间的话,那么你最好离我远点。”在西方国家,过分的道歉实际上常是一种令人尴尬的行为,即便那仅仅是为了表示礼貌。
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一天到晚,不停地说“对不起”、“谢谢”、“请”。熟人相见,必定相互问候。在美国大街上,有时遇到一个陌生人,他也会向你微笑,自言自语似地说声“Hi”(相当于汉语的“你好”)。他们个性强,好发表个人见解,但说话不唐突,以免使人难堪,所以尽管非常坦率,但发表个人意见,比较婉转,绝无强加于人的味道。你要一个英国人或美国人做某事,他可能回答说“I'm not sure I’ll like to do that.”(字面意思是:我没有把握是否真的喜欢做那事。) ,似乎他仍犹豫不决,仍有考虑的余地,其实他已经百分之百拒绝你的要求,只是口气较为委婉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