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戚影  2015-10-20 07:37:28  自编
案例正文:

倩倩(化名)和自己的英国男朋友大卫吵架了。前两天,倩倩的妈妈来英国看望女儿,希望可以见见大卫,于是三个人找了一家中餐馆边吃边聊。开始时,气氛很融洽,大卫主动给倩倩妈妈端茶倒水,并且询问旅途是否顺利,接下来有什么旅行计划等。突然,话锋一转,倩倩的妈妈开始询问大卫的工作和家庭情况以及两人对未来的打算。大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回答起来吞吞吐吐的。这下轮到倩倩妈妈不高兴了,觉得大卫对倩倩不认真,于是进一步追问以后会不会考虑结婚,结婚的条件是不是充足之类的。大卫觉得倩倩妈妈的做法严重侵犯了自己的隐私,于是饭都没吃完就匆匆离开了。

倩倩夹在中间很为难。尽管倩倩尝试用“西方人重视隐私”为大卫开脱,但是倩倩妈妈认为,大卫作为倩倩的男朋友不是别人,自己作为长辈有权利知到女儿男朋友的个人情况,有所隐瞒就是心里有鬼。而当倩倩告诉大卫,自己妈妈会那么问是出自对自己关心和爱,大卫却表示自己没有办法接受这种说法。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案例体现了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在西方社会,个人隐私无处不在,年龄、收入、工作、家庭、婚恋、日常生活等都被视为是个人隐私。他们崇尚个人主义价值观,认为侵犯别人隐私即是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愿意任何人干涉和打搅自己的私人生活。相较于西方人的个体隐私,中国人似乎更侧重于群体的隐私。中国人所说的隐私,多存在于群体范围之外,认为作为群体内部成员有必要互相分享隐私或秘密,以确保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