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指导者:
作者:陈艳艳
性别:女
年龄:26
洲:亚洲
国籍:中国
母语:汉语
职业:汉语教师志愿者
学历:硕士
专业:法律
案例发生地:菲律宾
背景:
正所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一方的历史也对这方的课堂、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自古以来,中国遵循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教学模式。鲁迅先生文章中,教书先生严厉地拿着戒尺,对上课迟到的学生严厉地讯责;三尺讲台下,学生们拿着书本摇头摆脑,口中念念有声等,这大概就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最好的诠释。诚然,现代教育也摆脱不了这种历史年轮的印记。再来看看西班牙学生的课堂,老师被一群学生包围着,对学生的询问一一解答;学生们争先恐后提问,肆无忌惮地在教室走动,“自由”是课堂上最大的特色。
主题内容:
Y是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志愿者老师,担任一所私立学校中学生的汉语授课,Nina女士是菲律宾本土汉语老师,担任两个中学班的汉语教学。
在相互的交谈了解中,这所学校很多学生都来自西班牙移民,。一开始,Y对课堂显得举足无措,在课堂上、学生们缺课、大声交谈、随意走动是Y意料之外的,尤为胜者,打报告去卫生间的频频皆是。而这种状态是中国课堂难以容许的,这样极易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下降。与Nina进行详细交流之后,了解到,这些情况是西班牙学生课堂的普遍现象。
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结合中国课堂的管理模式。Y做了这样一个改革,依托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整理以下课堂小活动,进行对比分析:
A. 计时三十秒。即在学习的过程中,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竞争性比赛,以三十秒为限,哪个组能最多次数地重复一段话或者一个句子,则此组获胜。这个游戏首先在grade7学习数字的时候得以运用。1-10的数字,让他们重复,在三十秒,哪对说的次数最多,哪对获胜。练习多次之后,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于数字的熟练度也是更深刻地掌握了。在测试了效果很不错之后,将这款游戏应用到词语、句子中来也是十分可行。
B. 画图造句。在10年级课堂上,学习各种工作的时候,让他们用自己的笔画出各种行业的人,然后写上“他是医生”、“我是学生”之类的句子。因为,大多数处于忙碌状态,老师就有空余时间到处巡视,然后及时给予鼓励。这对平时学习效果相对落后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方式。实施的效果不错,以前不听讲的学生也在Y的殷切期盼下拿起了笔,开始画画。并鼓励他们在图画边多造句。这样,他们对各个职业都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了。效果不错!
C. 做过一次让学生上台比赛写汉字,这样的效果似乎不大好。一离开座位就不好控制了。Pass。
通过这三组活动,可以看出,由于西班牙学生活泼好动、动手能力强、注意力极易被吸引的特点,在前两个活动中,学生将其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A活动将学生的团队合作以及集体竞争意识激发出来,能够达到每个学生在及其兴奋地状况下完成汉语学习;B活动则鼓励自己动手,给予学生一个他们喜爱的任务,学生大多会积极完成;对于C活动,则是将西班牙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给负迁移到了课堂。原本活泼好动的他们,在离开座位之后,后果则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