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以上案例反应了中西(班牙)两国在“孝道”文化上的不同。归纳起来,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孝道”内涵不同。在西班牙文化中,Eric说,一般而言,子女能够健康成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好学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遵守法律,成年后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需要依靠父母,能不时回父母家看望父母就够了。他说能做到这些,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和孝敬了。
在中国,“孝道”的内涵就复杂多了。首先,子女要听父母的话,这个期限最好是一生。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尤其是在子女独立性较差的幼年和青年时期,父母的意见更是居于主导地位,有时甚至是绝地主导地位。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不少父母也开始逐渐尊重孩子的意见。其次,在父母年老之后,子女要对父母尽赡养义务,要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等。总而言之,子女对父母的“顺从”是中国“孝道”文化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尽孝方式不同。由于“孝道”内涵不同,由此产生出不同的尽孝方式。
在西班牙,Eric说子女对父母的尽孝方式主要体现在孩子年幼时能健康饮食,多锻炼,有健康的体魄,能快快生活。然后能尽自己的所能完成好学业,并且最好能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是别人。成年后能有工作、自己的生活以及构建好自己的家庭。当然,还要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在他们社会中占据基础的地位。除此之外,父母年老之后,因为他们不和子女住在一起,父母也希望子女能不时去看望他们。
在中国,子女对父母的尽孝方式则更多的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上,即“听话”。比如子女小时候,理所当然地要听父母的话,好好吃饭,好好学习,不要谈恋爱。子女长大后,要听话找个稳定的工作,然后组建家庭,赶紧生个孙子孙女给他们抱。其他诸如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是其次了。
三、亲子关系不同。西班牙人崇尚的是平等、独立的关系。即父母抚养年幼的子女,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去建造自己的生活,而父母不会过多干预子女的生活。当父母年老后,一般由社会福利机构来承担赡养和照顾事宜。
而中国受延续千年的“孝道”文化影响,今日亲子关系虽不像古代那样由父母完全主导、子女处于顺从地位,但还是较多以父母为主导的紧密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一般是延续一生的。无论是在子女幼年,还是成年后,中国父母在物质和精神上大都会对子女持续投入很多。子女成年后,虽然其独立性有所增强,但大多也并不会完全脱离父母成为一个像欧洲文化中的独立个体去建造自己的生活,而是与父母依然保持紧密的关系。而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加,他们的生活重心也越来越多的围绕着子女,甚至是孙子女的生活。
总的来讲,虽有以上差异,但不管是中国还是西班牙,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都是真挚,都是深情,都是互相爱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