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请带一个盘子

党瑞霞  2014-11-28 22:54:09  访谈
案例正文:

朋友刚到澳大利亚时,向我讲述了她在澳大利亚参加派对时差点闹出笑话的小故事。澳大利亚朋友邀请她去做客时,对她说要“Bring a  Plate.”,她虽然回答了“OK”,但其实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之后咨询了别人,才发现原来是指参加聚会的人每人带一道菜。如果她当真只带了个空盘子去就太尴尬了。




延伸阅读:


在中国,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吃历来比较重视,在烹饪方式上有蒸、炸、煮、煎、炒等,在审美上追求色香味俱佳,这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作为注重饮食的国度,“饭桌社交”是中国人极为重要常用的一种社交方式。中国人的社交观念天然和“吃”有关,比如把不认识的人叫做“生人”,把相互了解的人叫做“熟人”。不仅如此,生活的种种似乎都可以和“吃”搭上关系:受重视叫“吃香”、混得好叫“吃得开”。“饭桌社交”体现在形式上,就是丰盛的饭菜,主人或请客的人通过丰盛的饭菜体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客人的欢迎和重视。而且某种程度上,中国人认为可以以什么样的规格招待客人也能展示出主人的经济实力和生活品质,主人会觉得更有面子。这是“饭桌社交”更微妙的交际含义。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澳大利亚人在社交上比较简单直接,邀请朋友到家庭用餐只是单纯地表达友好的态度,所以不在乎简单的用餐,重在聊天和联络感情,不希望在金钱上有过多的人情负担和牵扯。所以,他们不会特意准备丰盛的大餐来招待客人。即使去餐馆里吃饭,也是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就打包带走。每人带一道菜一起聚会,方便省时,是他们很喜欢的方式。 在澳大利亚参加聚餐时,最好问清楚是否要自带点食物,以免因为不了解当地的饮食习俗,造成尴尬。在就餐后,还要记得向主人表示对饭菜的欣赏和对主人付出的感谢,如果第二天可以打电话或寄一封简短的感谢邮件,主人会更加的欣慰。同时,礼尚往来,在之后也应该回请一次。 当然,如果是相约外出用餐,就不必自带食物,但就要记得通常是各自付自己的那一份。而且,在外就餐时,即使是剩下少量食物,澳大利亚人也会自觉打包带回家。所以,在澳大利亚外出就餐时,不浪费食物,自觉打包也是饮食习惯上入乡随俗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