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澳大利亚AA制VS中国轮流做东

党瑞霞  2014-11-28 22:29:15  访谈
案例正文: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酒吧是当地人很重要的一个社交场合,他们在享受美酒的同时会随意和熟人或陌生人聊天。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澳大利亚人在酒吧或聚会时,除了各自付钱买饮品,也常常会通过轮流的方式来进行,这样每人都会有饮料享用,而且每个人都是各自付了自己的费用,他们把这种方式称作“shouting a round”。如果轮到你买,你因某种原因无法或者不想买时,也没关系,不必担心尴尬,下一个人会接着轮流。但是,如果为了避免尴尬暂时突然离场,就显得十分不礼貌。




延伸阅读:

 

中西方就餐座次异同

中餐座次

1. 圆桌:象征团圆,现在常见的转动的圆桌也为了方便就餐者取食。

2. 长幼有序,长者尊者先入座,并根据长幼尊卑排次。一般情况下,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又称上席。主人与首席相对而坐。其余宾客按其长幼、权位依“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依此递推”入座。如果没有提前放置座位牌,为显示尊敬和礼貌,彼此之间会推搡让座。
西餐座次

长桌:比较正式的聚会上,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同样以男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注重女士、长者优先,夫妇座位应在同一侧但不相连,男宾常依地位和年龄安排,女宾则只根据地位安排,因为问询西方人的年龄是不礼貌的。非正式的聚会上,对座次并不是很在意。


 



思考题:


分析点评:
AA制是舶来品,普遍说法是源自荷兰,所以我们也称AA为go Dutch,西方人聚餐聚会大都会自然而然的采用AA制。看起来AA制在中国不像西方那么流行。但事实上,中国也有自己的AA制,或者叫轮流做东更为贴切。这种社交方式的差异可以从客观因素和文化心理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客观因素,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不一样。西方是分餐制,各自吃自己盘里的食物。而中国,是共同分享一张桌上的食物,除非简单均分,否则很难计算清楚,但在饭桌上计较金钱会破坏气氛,影响情绪。 文化心理因素: 1、饭桌社交: “饭桌社交”是中国人极为重要的常用的一种社交方式。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用“在/不在一个锅里吃饭”形容同在/不在一个家庭生活。用“在一块混饭”指在一起工作生活。所以,从饮食文化传统上,一般中国人在心理上已经认同一张桌一起吃饭的人的朋友关系。比如中国人常把不认识的人叫做“生人”,把相互了解的人叫做“熟人”。 西方人吃饭客观来说就没有那么多隐含意义。 2、面子文化: 西方人崇尚个人独立,中国人强调集体主义。体现在社会生活上,西方人就是做好自己,对自己负责。中国人则会一人身系父母子女甚至家族的荣耀。招待能力也是一个人实力、身份、社会地位的体现。所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趋向于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来赢得赞誉。 3、礼尚往来: 中国人吃饭常有经营人际关系的含义。这个关系可以是纯粹的亲情友情,也可能是为了办好事的应酬。中国讲究礼尚往来,长期经营彼此间的交情,所以请客吃饭大多是在等待下次的回报,在礼尚往来中使得人际关系获益最大化。外国人吃饭AA制是为了成本最小化,每次吃饭各付各的,你不占我的便宜,我也不占你的便宜,保证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也避免以后因为“吃人嘴短”,欠下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