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百年老宅也有一颗时尚的心(图文)

胡婷  2015-10-05 11:42:10  自编
案例正文:

智利历史上曾是西班牙统治之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又接纳了欧洲诸国的大量移民,故此,智利尤其是首都圣地亚哥荟萃了多个时期、多个国家风格的建筑。虽历经百年,大部分老建筑“风韵不减”、“保养得宜”。豆豆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她居住的老城区常看到旧房改造的景象。不同于中国老楼拆除重建的命运,这里的老建筑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首先,它们的颜面得到了“尊重”,外观和结构主体保留原貌;内部环境在不破坏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规划,即使安装现代卫生下水设施、各种电子设备,也尽量不破坏建筑本身的古香古色。对于毁坏严重需要重建的老建筑,它们的门脸也会尽可能地保留下来。接下来,对于老建筑的再利用,也是巧妙地借“古典”做文章,它们一般会被租用做酒店、咖啡馆、文化或学术机构,这些场所与老建筑的古典氛围可谓相得益彰。




延伸阅读:

智利的房产所有权受到国家严格保护,任何机构或个人不能未经所有者许可强制拆迁。在城市规划理念上,智利采取的做法是保留老城区基本原貌,另辟区域扩展新城。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现代大都市,新兴的商业贸易区高楼林立,尽显时尚繁华。昔日的市中心老城区则仍然一派老样子,古典和破旧并存。以总统宫周边为例,百余年的古典建筑依旧雄伟矗立,年久失修的老民宅也夹杂其间,竟是多年来相安无事。很多街道也还保留了当年的布局和风格,至今仍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智利人对于老建筑改造利用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的方式:尊重历史,千百年缔造,不该轻易毁坏;包容文化,中西可以合璧,古今亦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