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地震,很多人闻之色变,眼前浮现的也都是倒塌的房屋、散落的瓦砾和惊恐的人群这些“固化”场景。然而在智利,地震更像“多云”、“阵雨”这样的气象词汇,因为这里几乎每天都发生地震。当一切成为习惯的时候,也就见“震”不怪了。
智利人的淡定其实并非毫无根据。经历了数次堪称“之最”的大地震,智利人在抗震防震上所做的巨大投入,让这种淡定更多地出于“心中有数”。1970年以后,智利至少经历过13次7.7级以上地震,大多数建筑经历了“优胜劣汰”的过程,剩下的多是“楼坚强”。此外,智利政府吸取教训,斥巨资研发抗震技术,提升新建筑抗震能力,并实行严格的审核标准和监理制度,人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自然放心很多。
智利是一个建筑抗震技术输出国,这主要得益于智利政府在这一领域的大力投入。据了解,智利人均拥有全球最多的世界知名地震学家和工程师,这些专家的建议得到政府采纳并被列入政府的建筑审核标准。智利建筑业协会数据显示,为达到政府抗震标准,智利平均每栋建筑要增加约15%的成本。
(案例延伸阅读:参考《智利——当地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4/18/c_111801146.htm)

图1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海岸中心”大厦(Costanera Center)是目前南美第一高楼,高36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