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地震国”的强制房屋险(图文)

胡婷  2015-10-05 11:20:40  自编
案例正文:

小婷是一名在智利圣地亚哥工作的对外汉语教师,她在当地的华人朋友亲历了2010年2月的里氏8.8级大地震。他们家新购的楼房在大地震中裂了一道大缝,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政府,政府让他们全家搬出来,建筑房管部门对房屋进行安全评估,确认是否可以维修后继续使用。如果不行,开发商将推倒重盖,不收房主一分钱,还要赔偿房主的相关损失,以及负担评估期间房主在外住宿的费用。因为智利法律规定房屋要购买强制险。一旦房屋出现问题,责任就由开发商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

案例:改编自《感受地震》,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4e5e8701011j29.html




延伸阅读:

地震,很多人闻之色变,眼前浮现的也都是倒塌的房屋、散落的瓦砾和惊恐的人群这些“固化”场景。然而在智利,地震更像“多云”、“阵雨”这样的气象词汇,因为这里几乎每天都发生地震。当一切成为习惯的时候,也就见“震”不怪了。

  智利人的淡定其实并非毫无根据。经历了数次堪称“之最”的大地震,智利人在抗震防震上所做的巨大投入,让这种淡定更多地出于“心中有数”。1970年以后,智利至少经历过13次7.7级以上地震,大多数建筑经历了“优胜劣汰”的过程,剩下的多是“楼坚强”。此外,智利政府吸取教训,斥巨资研发抗震技术,提升新建筑抗震能力,并实行严格的审核标准和监理制度,人们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自然放心很多。

智利是一个建筑抗震技术输出国,这主要得益于智利政府在这一领域的大力投入。据了解,智利人均拥有全球最多的世界知名地震学家和工程师,这些专家的建议得到政府采纳并被列入政府的建筑审核标准。智利建筑业协会数据显示,为达到政府抗震标准,智利平均每栋建筑要增加约15%的成本。

案例延伸阅读:参考《智利——当地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4/18/c_111801146.htm

图1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海岸中心”大厦(Costanera Center)是目前南美第一高楼,高360多米。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智利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智利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也是世界知名的,因为智利有着科学严苛的建筑物抗震标准。如何保证高标准得以确实执行?除了政府严格监管,智利的房屋强制保险也是一项极为有效的制度性保障。政府监管、法律保障、市场化运作,政府和市场共同施力、互相监督,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抗震规范体系,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建筑物抗震标准的严格执行,为百姓的“安居”提供了一份放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