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赵蓉  2015-10-01 14:28:10  新浪博客
案例正文:

《老友记》于1994年九月开播以来,已播出十季,236集。老友记以曼哈顿的一家公寓为中心讲叙了发生在六名青年男女身上的各种搞笑、离奇、浪漫和感人的故事。该剧以六位好友Rachel,Monica,PhoebeRoss,ChandlerJoey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为主线,他们之间的嬉笑怒骂都是当代美国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写照,加上从他们口中时不时冒出的针砭时弊的插科打诨和令人捧腹的笑料,使这部主打幽默的肥皂剧迅速在全球走红。在享受这轻松幽默的短剧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开心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中窥见中美文化的一些差异。  

  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的意义很难有一致的观点。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是:所谓文化或文明,在广义民族志的意义上,是一个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性的复合体。“我们在研究文化差异时,“文化”是指一种习俗、世界观、语言、亲属关系系统、社会机制以及其他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但却造成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相区别的日常实践。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其文化源远流长,据西安外国语学院田惠刚先生的“四分法”,属中国儒教文化大区:美国是个历史仅一百年、经济发达的新兴大国,其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属欧美基督教文化大区。由于宗教、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不同。中美两国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家庭关系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老友记》剧中所体现的家庭关系是平等自由的:钱德有一个漂亮时髦的妈妈。她是著名的情色作家。言行前卫:她在杰雷诺的脱口秀节目中竟然会说她儿子的第一个安全套是她给买的:她还向瑞秋面授机宜,教她写言情小说:虽然她是长辈,但与这六人相处时更像他们的朋友。在罗斯祖母的葬礼上,大家有说有笑:乔伊通过一台便携式电视观看球赛,甚至连罗斯的父亲也围在一起关注球赛的情况并欢呼,在这六位好友与他们父母之间我们看不到那种长辈与晚辈之间的等级界限,纵观整个剧情无不渗透着这种强调平等的美国文化。  

  在美国人的观念里,人生来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这种平等的观念渗透到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领域。他们的行为、工作、语言等无不体现着平等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也都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家庭关系当然也不例外。根据美国最近的人口普查,美国有十四种不同的家庭类型,从传统的大家庭到单身父母领养孩子的家庭。也就是说,这一代人的大多数不是生在传统式的大家庭中,也不是在核心家庭类型中长大,他们的父母往往离婚了又再婚,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不一定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亲情相对来说比较淡泊,家庭关系就不像在中国这么重要。面对人生的选择时,子女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很少考虑家庭的需要:而父母也很少强迫子女服从他们的安排。少了这层血缘关系,大家更容易如朋友般相处,所以长辈和晚辈间互相尊重但不相互隔阂,他们之间可以讨论任何话题,包括自己的朋友,恋人,工作,父母大多不会干涉他们的自由。  

  而家庭关系却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方面。中国传统的家庭由家长和家属组成。历代统治者都以家为直接统治对象,在家庭内家长的地位极尊,权力极大。家长有教令权与惩戒权,统理财产权,婚姻决定权。为了便于管理家庭,家长往往制定家训家法,早在唐代,江州长史陈崇曾、河东节度使柳公绰等名门大族就已制定严厉家法。宋代《陆氏家仪》规定:“卑幼不得抵抗尊长,其有出言不逊,制行背戾者姑诲之,诲之不悛者则重之。”也就是说,晚辈要尊重服从长辈,否则就要受到教诲甚至惩罚。在中国社会,人与人交往时要受到各自地位和角色的制约。所以长辈在晚辈面前要保持他们的尊严和形象,彼此间不可没大没小,如果冲撞了长辈。就会被人骂作“大逆不道”。如果长辈去世了,晚辈需“守孝”,否则则是对长辈的大不敬,而且在葬礼上要尽量表现出悲痛。  

  

虽然中国家庭成员问等级观念分明,但灿烂的中国文明留给我们尊老爱幼的传统。亲情关系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即便社会发展到现代,许多家庭的两代人不住在一起,但他们依然来往密切,成年子女赡养扶助老人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他们和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甚至舅甥、叔侄之间来往密切。“叶落归根”正是这种中国亲情观的体现,每年春运堪称中国的“民族大移勤”,那如潮的人群里涌动的是浓浓的亲情。据交通部统计数字。2005年春运40天。全国道路运输共投放大中型营运客车70余万辆,日均发车190余万班次,共完成客运量18.01亿人次,据专家预测,即将到来的2006年春运全国道路旅客客运量约为18.55亿人次,主要省市水路旅客运输量约为2800人次。纵使长途颠簸,票价飞涨,人们心里只有两个字“回家”,等待在“家”里的是亲人期盼的目光和亲情的呵护。亲情关系的不同还体现在家庭户的居住情况:虽然美国人父母大多经济条件良好,住房宽敞。但他们都没有与父母同住。这是因为在美国个人独立性很重要,美国文化一直强调尊重个人的观念,所以他们自小就接受了“独立精神”的教育,从中学到大学开始,就离开家庭,自食其力,社会中显现出来的独立个人的现象极为普遍。这六位好友行事都很少与父母商量,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活出了自己的特色。而中国人以“四世同堂”、“儿孙绕膝”为乐,大部分都是与父母同住的。累世同居见于史籍的最高记录有十八世的、十九世甚至二十多世代的,《宋会要》载:“青阳县民方纲一家属七百口,居舍六百区,每旦鸣鼓会食。”可见家庭规模之大。唐代还设有“别籍异财”之禁,后各封建王朝也因袭此规定,直至晚清的法律仍禁止别籍异财。即父祖生前不许分居别过和分辟家财。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美国文化是建立在古希腊传统之上的海洋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以亚里十多德的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为特征,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他们在选择爱人时完全以爱情为目标,而很少去考虑诸如家庭条件等外界因素。另外美国传统中贯穿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他们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愿意永远进行创新,渴望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也愿意迁移,接受新的工作,进行冒险。所以在爱情方面。无论男女都有权利平等交友,他们也会交很多个朋友。直到找到最合适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