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教育的目的重在应对考试,因而学习压力比较繁重。在中国,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词汇达到800个左右,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阶段应掌握的词汇量增加到3300个”。而日本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以进行国际交流为出发点,因而学习压力相对于中国来说较小。中国的英语教育将焦点集中在积累英语知识上,但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自如地进行交际重视不够。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近年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者的重视,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在日本,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采用更多的是结合社会教学的方式。在师资建设方面,中国长期以来存在“一边倒”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外籍教师被标榜成标准英语的讲授者,甚至是某些学校的特色。然而,在教学中“国产”教师更清楚中国教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了解中国学生所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法,这些都是外籍教师替代不了的。相比中国,日本文部省对英语的师资建设更加重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行在职培训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
日本将社会英语教学这一新鲜元素融入到学校教学中。同样,我国也可以从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入手,来改善英语教学,如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英语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机交互的优势,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情境。在讨论区,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想法和意见,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海量的英语资源进行筛选和编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案例来源:丁丽蓉,张娟. 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及启示[J]. 职业技术教育,2014,2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