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
|
邓筠 2015-09-27 19:03:49 刘珺仪整理 |
|
案例正文:
中国的《产学研》与日本的《产学官》其理念是一致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成果转换生产力,但是整体考虑方面有差异。中国较重视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结合,日本考虑具体实施过程中行政部门的作用,中国高等院校现状传统的教育为主,讲课本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脱节的问题未能把研究成果、产业案例充分展开拼述说明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以及应用现状教师应该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才能很详细、系统地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新技术发展很快应邀请产业或者企业界的知名专家补充更新上述相关内容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基本停止在撰写论文、申请专利水平,很多研究未能保持持续延伸的发展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没有机会与相应的企业进行沟通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在产业中的发展方向、目标不是很清楚加上研究经费的限制往往停止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日本高等院校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上课方式充分展开自己的研究成果、产业案例讲述说明理论和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以及应用现状集中讲课较多重要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实际应用也采用聘请外校的同行教师、企业的专家进行讲学,既能补充新鲜知识和先进技术,也能扩宽学生的视野。教师进行研究过程中TLO的工作人员登门拜访进行交流确认是否支持申报专利整个专利申报过程中TLO执行一条龙服务,教授只要提供相关研究成果说明一些专业知识即可。
|
延伸阅读:
|
思考题:
|
分析点评:
案例来源:崔永杰,何东键,郭康权,宋怀波,杜联合. 中日两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 教育教学论坛,2015,02:49-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