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中日夫妻称谓对比

邓筠  2015-09-26 18:50:08  刘珺仪整理
案例正文:

 第一,中日夫妻间的称呼都有纵向的变化,但日语中的变化更明显。在汉语中,从恋人发展为夫妻这一阶段,称谓变化不明显。中日两国人的姓名都是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 3 章第 14 条明确规定: 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婚前如果以姓或名相称,婚后仍然可以沿用,不会感到不自然。在以姓称呼对方时,不论性别,对同龄或年长的被称呼者一般在姓之前加上“老”字。相反,同龄或比自己年轻的可以加上“小”字,复姓则直呼。在日语中,从恋人到夫妻,随着辈分的升级,夫妻间的称呼变化较明显。婚前彼此可以以姓氏相称,也可以以名相称,并在姓之后加上表敬意的接尾词“さん、君”,或在名之后加上表示亲昵的接尾词“ちゃん”。但结婚后,由于日本 1947 年制定的《日本民法典》中有明确的规定: 夫妇必须同姓。至今日本仍旧保留着婚后妇随夫姓的传统。因此夫妻之间以名字相称时,都不会带姓氏,直呼名字,并省略表示敬意的接尾词。


第二,中日夫妻称谓在纵向变化过程中,称呼语的基准点都会随着家里年龄最小的子女或孙辈的出生转移,夫妻站在子女或孙辈的角度来称呼对方。汉语中一定会在夫妻称谓语的前面冠以子女或孙辈的名字或人称代词,例如: △△爸爸、他爷爷等。而日语直接以子女或孙辈用的称谓语称呼对方。


第三,日本家庭内的称呼语,不取决于相互之间的关系,而是站在家里年龄最小的孩子的角度,以这个孩子与其他家族成员的关系进行称呼。无论汉语或日语面称时都可以只用一些发语词,日语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汉语夫妻背称体现了男女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日语夫妻背称的不对等性体现了“性别歧视”。 日本男性提及自己的妻子时,会在背称之前冠以“内の”,一方面反映了日本人强烈的内外有别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流露出日本男性大男子主义的派头。妻子对丈夫的背称“旦那さん”“主人”“亭主”“関白”带有性别歧视色彩和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日本家制度的根深蒂固可见一斑。 汉语背称中体现出明显的亲疏之分,一般血亲亲于姻亲。汉语中岳父和公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称谓,日语中公公与岳父的称谓语没有区别,而且在发音上和“お父さん( 父亲) ”完全相同,只有在书面语“お義父さん”“お舅さん”中才能体现出姻亲的关系。

  案例来源:徐虹. 中日夫妻称谓对比[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06-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