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由于自然因素与地缘关系的影响,造就了家族主义的中国人和集团意识的日本人。在中日家族结构中,中国人重视血缘,在乎血脉的传承; 而日本人重视共同生活的“场”,在乎集团的“和”。日本家族制度的中心思想不在于传宗接代,而在于延续“家”这一经济共同体。血缘不是首要素,若是家业的需要,哪怕无血缘关系的人也能继承家业,也能当孝子。中国传统社会,随生产力的发展,经历了西周时期的“以国为家”“家国不分”,到宋代逐渐演变为平民化宗族对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意味着政权与族权分离。所以出现了行于政治层面的“忠”和调解家庭血缘关系的“孝”。宗族大多以血缘关系为准聚族而居,同族之内,族法大过国法,共同维护本族利益和势力。人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赋税徭役外,很少与国家直接发生关系。故而人们会把为人子的“孝”重于为人臣的“忠”。再且,中国历史上总共经历了 24个朝代的更迭,使得“忠”的意识观更被置于亘古不变的孝伦理观之后。而日本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则呈现一元化特征,忠与孝在功能与意义上是一致的。
案例来源:江晓燕. 中日传统孝伦理观对比[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