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点评:
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据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以它为核心,引发出各种文化心理和观念。它倡导实用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造就了中国的务实文化心理,使得中国广告喜欢使用与产品性能直接相关的形容词。它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使得中国文化以人伦关系为基本,受此影响,中国广告喜欢选用可表现热闹吉庆气氛的颜色鲜艳的形容词。它注重友情,使得中国广告喜欢使用体现友情、爱情之类的名词。它讲究所谓“礼”的等级观念,要求个人服从群体、百姓服从君主,造成了中国人的惯于服从的心理模式,使得中国广告喜欢使用祈使句。它崇尚含蓄,使得含蓄美成为汉民族的传统审美标准之一,从而造成中国广告喜欢使用双关修辞格的特点。妇女及儿童来作为地位低微、不带威胁性信息的发言者,使得广告语言中的形容词多具柔和的色彩;与集团主义相对应,日本人偏于采用没有个性的中间色,使得日本广告多选择色彩素雅的形容词。日本人特别注重人际关系,自然而然就养成了一种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因此广告中主语就常常被省略。日本人说话时总是尽量用委婉的说法,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力图避免给人造成态度强硬的感觉,所以拟声、拟态词这类只是客观描摹事物情状,本身不带有主观判断价值的语言在广告中大受欢迎,从而使摹状这一修辞格在日本广告中大发光彩。日本的神话结构是一种“中空结构”,这种结构不是由某种强力的中心来统治与整合,而是由一种“女性集团”的原则(即各种对立因素、各种差异的平衡)来形成一种“中空均衡状态”。相对于西方父性的、理性的文化,日本是母性的、集团性的特征。这种神圣中心的虚无化,留下了空寂的审美感受和人生感受,因此,日本文化中有一种阴性(月神)文化特有的敏感,这种敏感造就了东洋式的发达的阴柔美的艺术,造就了日本文化重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谦恭与和谐的特点。所以日本广告喜欢使用与自然有关的名词。
案例来源:[1]唐柳金.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日广告语言特色比较[D].广西民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