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案例库平台

讨价还价

郭芳  2015-09-25 10:34:14  王正元,国际商务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案例正文:

一天,一位英国留学生将钥匙锁在了家里,于是他到小区门口请锁匠开锁。此人见到锁匠后问道:“师傅,到小区里开锁要多少钱?”“五十五。”对方答道。此人心里一惊,心想:“这么多钱!家里可能也就剩四五十块钱了,不知道够不够。”他这里一不说话,对方马上说道:“还可以便宜一些的,五十怎么样?”此人装作犹豫,还是没有讲话。锁匠又说:“算了,你就是这个小区的,咱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再给你便宜五块,四十五吧。”此人这时才开口说:“那就四十吧。”

英国留学生觉得很惊诧,自己虽然没有砍价,但是却达到了砍价的目的。



延伸阅读:


思考题:


分析点评:

在高语境文化中.沉默能够向对方传递许多意思,如,“该结束谈话了!”“我同意了。”“我不想理你!”“我正在思考,请不要打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懒得和你争论。”“我很生气,不想理你!”。“你是个不可理喻的人!”“你说完了吗?”“你说够了吗?”“无聊!”等。

对沉默的描述,中国有着丰富的说法:“沉默是金!”“静坐常思己过,闻谈莫论人非!”在中国,一个懂得何时以及如何保持缄默的人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被认为是成熟、稳重的表现。中国人奉行“谨言慎行”“话有三说,巧说为妙”,都说明在开口之前,人应该先认真考虑。在一些场合,适当的停顿和沉默还被用来判断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以及他是否具备控制谈话节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