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意人与人的距离,特别是初次见面时,很讲究和对方的体距,初次见面陌生的人是 1 米,朋友同事是 20 厘米,家人是 50 厘米。这说明中国人的近体距离比日本人的要大,对身体的敏感度也低。日本人的社交距离比中国的要远,在亲近的程度中保持一种礼节,在交际时注意到这点尤为重要,以避免误会。在家庭内部如此,在对待外人朋友上,在房间设计功能上也可以看出中日的一些差别。日本没有“客厅”这一说法。他们已经很少在家里待客了。他们在房子里面有个“起居室”,顾名思义,就是家庭成员生活活动的地方,这个地方并不是在一进门的地方,而是通过一段走廊,在最里面和餐厅、厨房相连。在中国,有些家庭父母和孩子挤在一铺炕上,学校的学生宿舍也是集体住在一起的。这当然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但是,中国人并不排斥这样的生活方式。座位安排是利用空间位置表示各人地位和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何谓“上座”的理解上,中国人认为最尊贵的座位是最显著的位置,在中国传统的方位安排上,是崇尚“左尊右卑”的,并视“坐北向南”为至尊。日本人则认为一个空间内最安静、最舒适、视野最好、最有格调的位置是“上座”,通常占有这个位置的人都是主宾或者是上司,以示尊重。
空间语言作为非语言交际手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对语言交际起着强调、补充和代替作用。根据李杰群的研究,空间的变化对人们之间的交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空间语言有助于促进理解,减少异文化交际障碍和误解。通过了解一些空间语言在中日两国文化中的含义,我们可以探索其价值观,克服狭隘的文化偏见,消除对不同民族文化理解的偏差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优越感,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案例来源:李佩锜. 中日空间语言差异[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8:153-154.